但我们认为,政府对于三元电池的限制只是暂时的,政府的真实态度在其它方面已经反应出来了:
1)在后续补贴政策内引入“电池系统质量占比”、“Ekg”和“吨百公里能耗”等指标,客观上在引导行业使用高能量密度的电池体系;
2)万钢部长提出今后五年要努力把动力电池单位能量密度提高一倍,把制造成本降低50%;使单位电池能量达到300瓦时以上的同时,成本降至1元以下。而磷酸铁锂体系的理论能量密度仅为200wh/kg,完全不可能实现此目标
因此,我们相信,就像对待新能源汽车产业一样,中国政府对待三元电池的态度是扶持而非打压,未来的产业政策将有望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继续鼓励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发展。
3. 三元电池市场分析
在前面两章论述完为何看好三元电池前景后,我们将对三元电池市场进行更为详细的定量分析。
3.1. 2015年中国动力电池市场概况
2015年,中国新能源(600617)汽车销量达到33.1万辆(中汽协口径),同比增长3.4倍。受其拉动,15年车用动力电池产量为15.9GWH,同比增长356.7%,占比中国锂电池总产量达到44%,超过手机成为中国最大锂电池需求终端。更详细的拆分如下:
按车辆类型分:乘用车用电池4.2GWh,占比27%;客车用电池9.63GWh,占比61%;专用车用电池1.86GWh,占比12%。受到补贴政策和市场结构影响,客车占据了绝对的电池使用量。
按电池类型分:磷酸铁锂电池10.86Gwh,占比69%;三元电池4.26Gwh,占比27%;其他材料电池出货量0.6Gwh,占比4%。可以看到,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占据了绝对的主流。
图4:2015年动力电池产量分布(按车型,GWh)
图5:2015年动力电池产量分布(按电池GWh)
资料来源:第一电动,浙商证券研究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