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救火”般的故障处理与维修方式,已经被逐渐淘汰。
如果说出质保验收工作显得略微被动,那么保险的介入,能够为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直接动力,因为企业为了促使保费下降,会主动提高产品质量水平。而针对运维水平的提升,保险也有一定的用武之地。在保费设计时,可以对注重运维管理与安全生产的项目,降低一定额度的保费;针对因缺乏管理维护而易出故障或事故的项目提高保费,从而促进企业加强管理。
但话说回来,如何才能使外界了解一个风电项目的运行情况是否可靠?这便需要组织建立一个信息平台。
早在2010 年,国家能源局便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风电设备制造和运行情况调查的通知》(国能新能〔2010〕141 号),委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定期开展针对风电设备运行情况的全国范围调查,由企业上报设备故障和可利用率等相关信息。据了解,全国风电设备信息监测与评价系统已经开发完成并上线,风电设备与开发企业能够通过该系统,在线报送全国风电产业相关数据。
“这项工作不仅使市场更公开透明,对市场了解机型情况更有利,还对制定保险赔率、分析运维成本和投资前景,以及设备故障优化等工作有益。”在2016 中国风能新春茶话会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秘书长秦海岩在谈到这项措施时说。
事实上,在任何行业,人海战术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人能创造工具,利用工具能够比仅凭双手创造更多的价值。当风电后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效率需求越来越高的时候,仅靠个人经验或人员数量,已经无法满足管理需要。那种如同“救火”般的故障处理与维修方式,已经被逐渐淘汰。
事实上,现今的风电设备本身便具有相当高的自动化水平,使互联网技术更容易帮助风电运维、技改等工作提高效率,因此,很多企业都开发了针对风电场运维及备品备件管理的软件平台。例如,天源科创组建了总数达200人的软件工程师团队,对企业几乎所有环节的管理工作,都进行了数字化、集中化、远程化升级,数年前便已推出了“数字风电场运营管理平台”。远景能源也早已推出了“智慧风场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能够通过传感器、数据传输设备以及监控中心,将风电场建设、运行的相关参与方联接起来,实时采集、分析数据,从而形成一套智能化的风电场管理方案。
为满足数字化管理需求,除使用整机商提供的系统外,一些业主通过自己的团队或委托第三方公司,开发适用于其管理工作的运维系统。例如,中节能甘肃风电公司便自主研发了一套颇为人性化的“风电场生产运维信息化管理系统”,集成了设备台账管理、缺陷管理、运行管理、数据报表、物资管理、员工考核以及查询统计等功能。而作为第三方的东润环能,也早已开始通过对大数据挖掘,拓展出机组诊断和智能化运行维护业务。北京岳能则推出了“智慧新能源一体化”方案,将风电场的所有生产业务都整合在一起。
显然,能源互联网作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可再生能源可靠高效生产的方法集,已经实实在在地在为风电后市场提供发展动力。在下一个五年,中国风电装机或将超过2 亿千瓦,越来越多的风电场将出质保期,中国风电后市场会获得持续高速的增长。在能源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助力下,在对人才、备件、标准、质量等多方面环节逐步理顺的同时,后市场必将成为中国风电产业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