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百年前的电流之争
1912年,特斯拉和爱迪生同时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但两人都拒绝领奖,理由是无法忍受和对方一起分享这一荣誉。
爱迪生、直流电、通用电气、特斯拉、交流电、西屋电气……把这些看似不相干的词汇放在一起,配上一百多年前的一些老照片,似乎一切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

世博会上的硝烟
爱迪生的新发明迅速在全世界传播开来,离不开一种至今沿用的媒介——世博会。
爱迪生首先尝到甜头是在1889年的巴黎世博会。这一次,华丽的巴黎世博会选择在晚上开幕,实则为了展示电的魅力。馆内馆外共有一千多个弧光灯大放异彩,使用电压为60伏,亮度从几百烛光到10000烛光不等,何等的豪华。一些文献记载,安装在埃菲尔铁塔上的探照灯有60000烛光,口径150厘米。巴黎的夜空从未那么耀眼。
这里面有爱迪生的功劳,场馆里,爱迪生公司的展台格外引人注目,虽然用铁栏杆把展台围了起来,但这些都挡不住爱迪生用2万个灯泡构建成那座14米高的灯柱“光明之王”的光芒。爱迪生公司展出的白炽灯从4烛光到250烛光共13个品种,工作电压均为110伏,并且详尽演示了白炽电灯生产的每个步骤和整个流程。众望所归的爱迪生拿到了当时的大奖。
从此电灯开始普及,更令人振奋的是,电力产业开始起步。而且速度之快让人难以想象。
仅仅过了4年,189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上,一场关于直流电和交流电的“电流大战”暗潮涌动。直流电一方是“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和新组建的通用电气公司,交流电一方是初露头角的塞尔维亚移民科学家特斯拉和实力强大的威斯汀豪斯公司(即西屋电气的前身)。这就犹如两个旗鼓相当的同级别拳击手在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双方必须铆足了劲力保每战必胜。
类似于现在广告商们的大战,那场世博会照明权的争夺异常激烈,通用公司狠心将报价从最初每盏灯18.49美元一直降到5.95美元,导致整体报价总额从170万美元下降到不足45万美元,这或许已经到了爱迪生的底线,此后他便再不让步。而另一方的威斯汀豪斯公司则孤注一掷,断然以低于40万美元的报价赢得了世博会的照明权。合同于1892年5月23日正式签订,也就是从这一天起,直流电结束了一家独大的历史。
当2500马力的埃利斯蒸汽机驱动两台巨型的多相交流发电机,全场7万弧光灯和13万白炽灯一齐点亮,到处充斥着喜悦。
一张当时的老照片格外引人注目,照片上是一艘名为伊利诺伊的军舰模型,向四周喷射出四条白色的巨型水雾,把天空衬得如同白昼,仔细端详,你会发现,这不是水的效果,而是电,军舰上的探照灯。
其实,不仅仅如此,变压器已经把电轻而易举的送到了各个角落,比如:巴黎制造的直径45米电动喷泉流光溢彩,10公里外密歇根湖上的串串浮标都安上了100烛光的白炽灯泡,电动游船能直接在码头充电,电梯能把观众快速送到60米的顶层……
芝加哥世博会的作用不仅仅在于造就了一家新的交流公司,而在于从此改变了美国工业发展的道路,直流电在全美的霸主地位从此一去不复返,随即,交流电开始了对全球长达百年的统治。
交流电的转机开始了。苦于找不到尼亚加拉大瀑布水力发电理想方案的开氏温标创始人开尔文在世博会是目睹了交流电的壮举后,作为国际尼亚加拉瀑布委员会主任,与威斯汀豪斯公司一拍即合。三年后的1896年,尼亚加拉水电站落成,并开始向77公里外的布法罗送电。在随后的1901年布法罗世博会上,电首次成为领衔挂帅的主角。尼亚加拉瀑布5000马力机组发出的电流用11000伏高压线路送到世博园区,再降低到1800伏分配到各个展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