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挥发分释放曲线比较
由图7可知,炉型D的挥发分释放最为靠前, 第1个波峰出现在炉排长度的1.4m左右,比原始炉型前移约0.7m,第2个波峰比原始炉型前移1.1m,这意味着炉型D着火位置比原始炉型A的着火位置提前。说明炉型D可使干燥和热解过程提前,挥发分较早释放燃烧,焦炭能够充分燃烧。比较炉型B和C,第1个波峰几乎同时出现,观察第2个波峰,发现炉型B比C提前约0.7m,说明降低炉拱高度的效果要优于增加挡板。比较炉型C和D,炉型C的波峰均滞后于炉型D,因此,同时降低炉拱高度并增加挡板的双重效果要明显优于只在原始炉拱基础上增加挡板。比较炉型B和D可得出同样的结论。
模拟结果还说明,辐射强度并不是愈高愈好,还要充分考虑其强度在炉排上的分布。在保证辐射强度的条件下,高强度辐射区域尽量分布在炉排前端,且分布区域尽量广,这样对强化床层燃烧效果较优。
4.气相温度分布的比较
图8比较了气相温度沿炉排长度方向的分布。 伴随挥发分释放和燃烧,不同炉型在炉排前端均出现第1个波峰。随着挥发分的大量释放以及焦炭的燃烧,气相温度达到峰值。4种炉型的温度峰值差异不大,出现位置差距明显,炉型D较A提前了约1.5 m。此图验证了前文的分析结果,即同时降低炉拱高度并增加挡板效果要明显优于只在原始炉拱基础上增加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