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是主要的用电领域。企业可以利用发光二极管、紧凑型荧光灯、节能卤素灯等高效的照明技术节电。与传统的白炽灯相比,它们可以节约高达80%的电能。智能化的照明控制技术还可进一步将照明用电量减少40%以上。光强度传感器和人员探测装置可优化照明控制技术,从而在白天和无人的时候节约更多的电能。
此外,楼宇能源管理系统(BEMS)也可通过改进工厂控制、监控能源使用和优化工厂运行时间来减少能耗。安装有效的楼宇能源管理系统通常可节约高达30%的能源。
全球的制造业采用的其他节电措施包括:
优化的自动化系统;
将废物转化成燃料;
回收生产过程中的热量用于发电或供暖;
润滑油和冷却剂回收系统;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输电效率系统。
融资挑战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买得起用于发电或减少用电量的高新技术。投资环保、高效的发电技术,以及提升企业用电效率都需要合适的融资工具。
国际能源署称,能源生产(比如发电厂)行业正在涌现新型的投资者,但条件合适、长期稳定的融资支持仍然遥不可及。北美的私营企业可以相对轻松地获得长期融资,而世界其他地区的情况远不是这样。因此国际能源署强调:“有必要寻找新的资金来源……来帮助企业降低对银行短期贷款的严重依赖。而且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新的资本充足要求(巴塞尔协议III)可能会限制银行借贷。”
最终用户在投资提升电能效率的设备(这是减少用电量和碳排放、降低生产成本—对商业机构最重要的一点—的重要手段)时,同样需要资工具。
传统信贷机构由于缺乏足够的设备资产信息和准确评估成本的技术知识,可能会对融资高能效设备和可再生能源设备敬而远之。
制造业的用电效率——新研究
本次西门子金融服务集团的调研涉及的国家有:中国、法国、德国、印度、波兰、俄罗斯、、西班牙、土耳其、英国、美国和斯堪的纳维亚三国(被视为一个地区)。
研究采访了全球20大工业设备制造商展,要求被调查对象评估所在国家的造业用电效率提升潜力。“用电效率”指安装目前市面上有售的、能效更高的设备并引入和实施更严格的能源管理政策和程序后,可实现的节电量比例;之后再计算出调查对象给出的数据的平均值。
结果如下:

被调查的企业给出了诸多一致的观点。中国和土耳其的很多工厂都是新建的,因此装配了更多高能效的设备,这多多少少“影响”了它们的节电潜力。俄罗斯的工业领域相对成熟,但通常采用的是能效较低的老旧设备,因此就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西班牙出现在表格的底端,并不是因为使用了高能效设备,而是因为西班牙的制造企业在工厂非常积极地部署太阳能发电设备,满足自身的用电需求。德国的低潜力是因为该国一直在积极的投资和实施能效提升措施。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德国在这方面走在了欧洲国家的前列。但是,考虑到与英国等其他国家相比,德国的制造业更倾向于重型机器制造(用电量大),因此仍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