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宁夏十三五规划:建成神华国能鸳鸯湖电厂二期、浙能枣泉、华能大坝四期等大型燃煤电厂(全文)

添加时间:2016-03-28 14:41:36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专栏4 人才重点工程

 

1、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培养科技创新型和产业领军型人才150名左右,选拔10名左右具备申报院士潜质的领军人才进行重点培养。

 

2、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程: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200名左右,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100名左右,引进外国专家1800人次。

 

3、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选拔100名国家级、300名自治区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00名自治区优秀青年后备骨干人选进行重点培养。

 

4、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引进5个国(境)外、10个国内科技创新团队,培育30个左右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全区科技创新团队达到100个以上。

 

三、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大企业创业资金支持,建立创业创新投资引导基金,与国家新兴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小企业发展等投资引导基金协同捆绑、联动推进。支持以企业为主,承担重大科技专项等创新项目。加大科技创新在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的比重。扩大小微企业“助保贷”规模,推进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完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积极探索发展互联网金融,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创业创新活动。

 

优化创业创新服务。完善创业创新孵化和技术支撑服务,发展创新工场、创客空间、创业咖啡、众创空间等;引导和推动创业孵化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成果转移相结合。发展“互联网+”创业创新网络服务体系,建设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促进创业与创新、创业与就业、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推广众包、用户参与云设计等新型研发组织模式和创业创新模式。实施“塞上骄子回乡行”计划,支持宁夏籍人才返乡创业创新,建设同心县阿语翻译回乡创业园区;建立科技特派员创业制度,鼓励科研人员带头创业;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农村青年创业,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

 

打造创业创新平台。建设银川区域性创业创新城市,加快推进石嘴山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城市建设,提升银川iBi育成中心、银川科技园孵化功能,将其建成西部重要的创业创新平台。建立创业政策集中发布平台、创业者交流平台,向社会开放国家级、自治区级科研平台,开展面向创业者的社会服务。

 

第二节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要素资源配置,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建立富有创造力、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鼓励市场主体通过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扩大新产品和服务供给,创新并扩大有效供给。推动企业以消费意愿为导向,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探索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从创意设计、品种花样、品牌质量等方面求突破,创造和拓展新需求,使生产和消费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互动和平衡。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手段,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技术标准,倒逼落后产能、过剩产能退出。合理调整保障房建设规模,通过政府购买方式,将部分商品房转化为保障性住房,努力减少商品房库存。引导房地产企业提高房屋质量和品质,优化居住环境,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提供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供给产品。加强政府债务监管和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落实营改增、资源税从价计征、环境保护税等改革措施,规范清理涉企收费,扩大电力直接交易,降低物流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财务成本和非生产性管理成本,开展工业园区低成本化改造试点。努力破解交通水利瓶颈制约,有效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着力补齐明显短板。进一步盘活要素,实现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全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稳步放开具备竞争条件的政府定价项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价格的干预。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协调配套,形成有利于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协同发展的政策环境。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大力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并实施动态管理。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对自治区权限内的企业投资项目一律实行备案制管理,大幅缩减企业投资项目核准范围,精简审批前置,规范中介服务,实行并联审批。

 

三、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政府投资重点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倾斜,对竞争性产业改政府直接投资为基金投入滚动发展,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完善政府投资决策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支持铁路、公路、机场、能源、棚户区改造等领域重点项目通过债券市场筹措资金。引导社会资本采用PPP等模式参与公用事业建设。建立融资担保机构担保、政策性保险、村级互助担保基金等多种形式并行的增信机制,提高“三农”融资能力。

 

四、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管理制度,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体系。调整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增加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规模,促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集聚。加大政府购买服务推进力度。建立年度部门预算编制与政府购买服务相衔接的配套措施及奖补机制,逐步提高政府购买服务占公共服务项目资金的比重。进一步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完善非税收入征缴制度和监督体系。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提高全区政府性债务的管控能力。

 

五、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全面完成区属企业脱钩改革和整合重组,通过组建改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公司,搭建起两级授权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架构,实现以管资本为主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分类监管,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逐步开展董事会选聘经理人,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机制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主体。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优化和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强化企业信息公开和监督,加强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严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努力提高国资监管质量和效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六、激发非公经济发展活力

 

废除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和隐性壁垒,推动民营资本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创新合作模式、回报方式,形成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进入基础产业、社会事业以及特许经营领域的体制机制。完善鼓励民营企业以股权、知识产权等非货币方式扩大投资的制度。更加重视激发民营资本活力。

 

第三节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实施农业提质增效工程,以“一特三高”为引领,聚焦“1+4”主导产业,通过精耕细作、精深加工、精准扶持,打造精品农业,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一、做优做强特色农业

 

实施农业提质增效工程,突出绿色、精品、高端,重点发展优质粮食、草畜、蔬菜、枸杞、葡萄等支柱产业。大力推进清真牛羊肉生产基地扩量增效、优质奶源基地提升改造、千万亩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形成肉牛饲养量300万头、肉羊饲养量2000万只、奶牛存栏80万头、优质饲草饲料1000万亩、产值180亿元的产业集群,建成全国重要的清真牛羊肉生产基地。坚持设施与露地并重、内销与外销协调、基地与直销对接、品种与季节适宜,巩固提高100万亩设施农业生产基地,配套完善100万亩越夏冷凉蔬菜生产基地,稳定提质100万亩西甜瓜生产基地,建设25万亩智能化控制高效节水灌溉硒砂瓜基地,形成外向型、多元化、精品化的园艺产业发展格局。培育贺兰山东麓、清水河流域枸杞产业带,建立枸杞产业地方标准,保护“宁夏枸杞”知名品牌,深度开发枸杞多功能产品,再造枸杞产业新优势,形成100万亩种植基地、200亿元产值的产业集群,把我区建成全国最大的枸杞产业基地。充分发挥贺兰山东麓土壤气候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形成100万亩标准化葡萄种植基地。到2020年,特色优势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0%。

 

二、稳定增强粮食产能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基本农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增强粮食产能。加快建设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综合开发、银北地区盐碱地改良、中南部地区高效节水和旱作节水农业工程;继续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实施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行动计划和农地生态保护工程。稳定水稻、小麦等口粮种植面积,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建设高产绿色粮食生产基地,开展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加强粮食烘干、仓储设施建设。到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77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5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0万亩,建成优质高效的粮食生产基地600万亩,全区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70万吨以上。

 

三、创新农业经营方式

 

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健全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鼓励农民通过合作与联合的方式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发展一村一品、村企互动的产销对接模式,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积极推广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服务,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创新农产品营销服务,加快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加快农产品加工转化,力争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

 

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从技术研发、试验示范、集成推广等全过程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加强粮食、枸杞、葡萄等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选育,加快优质肉牛、肉羊新品种、滩羊新品系培育,集成推广标准化养殖、粮食高产创建、旱作节水、生态环保等技术。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增强科技服务能力。完善农机化发展政策,提高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加强农业生产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到2020年,农作物、畜禽良种率分别达到95%和90%,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3%。

 

专栏5 农业重点工程

 

1. 粮食产能保障建设工程:建成高标准农田77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5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0万亩;每年创建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增产万亩示范片100个、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500万亩。完善优势制种区域田间基础建设,发展农作物制种基地60万亩,实现主要作物良种更新换代。

 

2. 现代草畜产业体系建设工程:加快高产奶牛培育、肉牛肉羊杂交改良和滩羊保种选育,加强标准化规模养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母畜扩群增量力度,开展粮改饲试点。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村各500个。

 

3. 奶产业提质增效工程:加快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高产奶牛核心选育群建设,全面推行节本增效、信息化管理、粪污资源化利用、生产性能测定服务,积极开发高端乳制品,打造宁夏优质乳制品品牌。

 

4. 枸杞产业基地提升工程:建设新品种繁育基地;改造低产园,加快高标准基地建设,构建“一核两带十产区”枸杞产业格局,种植规模发展到100万亩。

 

5. 葡萄标准化基地提升工程:建设脱毒种苗繁育基地;加大低产园改造,推进高标准基地建设,种植规模发展到100万亩。

 

6. 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工程:新建设施15万亩、永久性蔬菜基地300个;发展精准水肥一体化技术5万亩、生物反应堆技术5万吨;推动10个产业大县提档升级;建设西吉6万吨芹菜深加工项目。

 

7. 现代渔业提升工程:推广池塘标准化高产高效养殖和大水面生态养殖模式,建设3个10万亩标准化养殖大县,5大生态养殖基地。

 

8. 一二三产业融合工程:扶持250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冷藏保鲜、分级分选、整形包装、烘干制干等商品化处理和产地初加工。自治区级示范休闲农庄100家、休闲农业示范园100个,全区休闲农庄(农园)发展到1000家。

 

9. 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程: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认证绿色食品达到300个,有机农产品达到50个。

 

10. 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以农机化示范县、示范园区为重点,着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和机械装备的集成配套示范;建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100个,年作业服务规模600万亩以上。

 

11. 农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建立6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集成农业信息资源,构建宁夏农业数字中心;率先在300个蔬菜标准园、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场、农业标准示范区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智慧农业服务。

 

12. 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建设3个循环农业示范县,50个示范乡镇;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95%;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使用效率提高5个百分点,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

 

1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家庭农场3000家、合作社6500个和龙头企业380个,每年建设农业技术服务站30个、农民田间学校10所,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实训基地10个;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万人。

 

14. 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建设特色农业气象和农村气象灾害监测网,建立农村气象信息预警发布系统,建立农村气象条件适宜度评价、农业气象灾害损失评估、风险评估和灾害防御专家决策等系统。


[1][2][3][4][5][6][7][8][9][10][11][1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