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完善提升科学发展载体。丰富完善载体功能,增强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打造四化同步发展的主导支撑。
推动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突出集群、创新、智慧、绿色发展,加快由规模扩张向量质并重转变,由要素高强度投入驱动为主向投资、创新双驱动转变,由依靠优惠政策招商向依靠优质综合服务招商转变。坚持龙头带动和延链补链并举,推广企业化整体开发运营等新型招商模式,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孵化平台,完善投融资、中小企业担保、土地收储、人力资源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智慧园区。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市场化管理运营模式。支持有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加快服务业“两区”提速扩容增效发展。坚持促集聚、凝特色、提服务、强融合,带动服务业快速发展。突出商务中心区生产性服务功能,吸引高端要素集聚,重点吸引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电商服务平台等功能性机构入驻,形成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综合平台。突出特色商业区(街)生活性服务功能,以龙头引进带动整体开发,增强区域消费服务能力。突出智能化、特色化,培育一批体验式智慧商圈和多功能多业态商业街区。
科学合理布局建设专业园区。由省辖市和省直管县(市)统筹,在有条件的地方布局建设一批专业园区,服务产业多样化发展。依托具有产业基础的重点镇规划布局制造业专业园区,引导初级加工和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以外的产业集聚发展。结合中心城市城区功能疏解和城市组团发展,因地制宜布局建设一批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服务业专业园区。每年筛选符合条件的专业园区晋级为产业集聚区,培育载体后续力量。
(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加快新旧产业转换为中心任务,强化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做优农业、做强工业、做大服务业、培育网络经济新业态,推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一手抓高成长性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突破,一手抓传统支柱产业脱胎换骨改造,加快制造业向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原则,明确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壮大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特色优势为重点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突破发展,以知名品牌为引领增创食品工业新优势,以产品提质升级为导向促进消费品工业提速发展,以产业延链为主攻方向推进原材料工业转型发展,培育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推动兼并重组,化解过剩产能,推进煤炭、煤化工、钢铁、有色等困难产业战略性调整。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支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和服务型制造行动,推广绿色制造。把打造“三个对接”产业链作为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战略性举措,推动生物资源与终端消费品双向对接,培育生物资源生产加工产业链;推动矿产资源与终高端制成品双向对接,培育矿产资源加工产业链;推动“城市矿山”与再生制品双向对接,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
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实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以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引领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发展,以精细化、品质提升为导向促进生活性服务业提速发展,打造中西部服务业高地。构建国际、区域、城市三级物流网络体系,加快建设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以集散型物流为骨干的区域性集疏运枢纽,打造城市共同配送平台,健全乡村配送网络,推动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加快“金融豫军”全面崛起,实施“引金入豫”工程,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设立结算、后台服务等功能性中心和区域性中心,全面完成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规范和支持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发展一批民间资本控股的商业银行,建设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等新型业态。突出“老家河南”主题,打造郑汴洛焦国际旅游名城,培育伏牛山、太行山、桐柏—大别山、沿黄生态旅游发展区和都市休闲旅游发展区,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全国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强化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推动传统商圈向体验式智慧化转型,推动零售企业以商品销售为主向“商品+服务”转变、传统批发企业向供应链服务转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优化房地产供给结构,化解中小城市商品房库存,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力发展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促进健康养老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发展商务服务、研发设计、节能环保服务、通用航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建设现代农业大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以集约、高效、绿色、可持续为方向,建设全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资金和政策重点用在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农产品质量、效益上。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完善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持续提升耕地质量。深入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建设一批品牌优势突出、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重点依托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成一批都市生态农业连片示范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推进农业机械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发展现代种业,建设全国小麦、玉米育种创新基地和中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积极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构建复合型、多功能的现代化水利网络。深化农村改革和政策创新,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土地托管、“土地银行”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力。充分利用“互联网+农业”等手段,创新农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创新金融支农服务机制,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调动更多信贷保险资源和社会资金进入农村农业,使农民更便捷获取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
建设网络经济大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打造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网络经济活跃区域。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发展体验经济、社区经济、分享经济,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推动电子商务大发展,引进国内外龙头电商和培育本土特色电商并举,全面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建设一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示范基地和综合园区。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推进数据资源汇集、挖掘、应用和开放共享,发展大数据产业链和交易市场。建设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数据中心,深化云计算在重点领域运用,建设政务云,发展一批公共云、行业云。推进“宽带中原”建设和下一代互联网大规模商用,实施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倍增计划,大幅提高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持续扩容郑州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省际出口和国际出口,建设通达世界、国内一流的现代信息通信枢纽。加强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