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在这次气候变化专题的编者按中指出,全球气候系统也给巴黎气候谈判大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压力。
(图:一次严重的尔尔尼诺现象,来源:《自然》杂志,2015.12.7)
在已经到来的冬天,气象预测和以往的数据表明,一个强大的厄尔尼诺现象正在施加影响,北京今冬的雾霾正是由于厄尔尼诺现象而变得更为严重。如果其强度与预测一致,此次厄尔尼诺将把海洋里的热量释放到大气中,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并扰乱全球天气。
2015年正在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温暖的年份——而近五年则是最暖五年。事实上,全球的平均温度可能在今年达到比工业化前升温1摄氏度的水平,已经是广为采纳的2度升温目标的半程。
由于太平洋正在形成的强厄尔尼诺现象,全球可能在今年年末迎来严峻形势。最近的一次超级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1997至1998年,当时气温急剧上升,创下了全球平均气温纪录。
《自然》杂志指出,想要完成将全球升温幅度保持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就必然要限制一定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并要在短期内能有所成效。这一目标对技术水平提出了一定的挑战,而且相关技术尚未证实可行。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当全球温度上升幅度达到2摄氏度,甚至还不到2摄氏度时,粮食的种植以及珊瑚礁都会受到强烈的负面影响,而且这只是其中的两个例子。
斯坦福大学卡内基科学研究所学者莱克(Kate Ricke)发现,
也正因为如此,莱克与她的团队认为,必须及早设定更大胆的目标,毕竟强有力的政策所能带来的效应是巨大且不容忽视的。
《自然》杂志指出,最为关键的还是要立即开展减排行动,而不是一等再等。最终目标的设定,也能随着推动力度的加强而相应调整。
同时,《京都议定书》虽存在诸多让人诟病之处,但依然是气候变化议题历史上一个影响深远的成就。《自然》杂志写道:“该协议于1997年9月在日本京都签署,也即是史上最近一次超级厄尔尼诺现象期间。这一协议或多或少预示了巴黎气候大会在未来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