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国家能源局印发《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文)

添加时间:2016-12-30 11:29:06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一、生产开发布局

 

以大型煤炭基地为重点,统筹资源禀赋、开发强度、市场区位、环境容量、输送通道等因素,优化煤炭生产布局。

 

(一)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外煤矿关闭退出

 

北京、吉林、江苏资源枯竭,产量下降,逐步关闭退出现有煤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煤炭资源零星分布,开采条件差,矿井规模小,瓦斯灾害严重,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加快煤矿关闭退出。青海做好重要水源地、高寒草甸和冻土层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矿区环境恢复治理,从严控制煤矿建设生产。到 2020 年,大型煤炭基地外煤炭产量控制在 2 亿吨以内。

 

(二)降低鲁西、冀中、河南、两淮大型煤炭基地生产规模

 

鲁西、冀中、河南、两淮基地资源储量有限,地质条件复杂,煤矿开采深度大,部分矿井开采深度超过千米,安全生产压力大。基地内人口稠密,地下煤炭资源开发与地面建设矛盾突出。重点做好资源枯竭、灾害严重煤矿退出,逐步关闭采深超过千米的矿井,合理划定煤炭禁采、限采、缓采区范围,压缩煤炭生产规模。到 2020 年,鲁西基地产量控制在 1 亿吨以内、冀中基地 0.6 亿吨、河南基地 1.35 亿吨、两淮基地 1.3 亿吨。

 

(三)控制蒙东(东北)、晋北、晋中、晋东、云贵、宁东大型煤炭基地生产规模

 

内蒙古东部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控制褐煤生产规模,限制远距离外运,主要满足锡盟煤电基地用煤需要,通过锡盟-山东、锡盟-江苏输电通道,向华北、华东电网送电。东北地区煤质差,退出煤矿规模大,人员安置任务重,适度建设接续矿井,逐步降低生产规模。到 2020 年,蒙东(东北)基地产量 4 亿吨。

 

晋北、晋中、晋东基地尚未利用资源多在中深部,煤质下降,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做好资源枯竭煤矿关闭退出,加快处置资源整合煤矿,适度建设接续矿井。晋北基地坚持输煤输电并举,积极推进煤电一体化,通过晋北-江苏输电通道向华东地区供电;结合煤制天然气项目建设,向华北地区供气。晋中基地做好炼焦煤资源保护性开发。晋东基地做好优质无烟煤资源保护性开发,结合煤制油项目建设,满足新增煤炭深加工用煤需求。到 2020 年,晋北基地产量 3.5 亿吨、晋中基地 3.1 亿吨、晋东基地 3.4 亿吨。

 

云贵基地开采条件差,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单井规模小,大力调整生产结构,淘汰落后和非正规采煤工艺方法,加快关闭灾害严重煤矿,适度建设大中型煤矿,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结合煤制油项目建设,满足新增煤炭深加工用煤需求。到 2020 年,云贵基地产量 2.6 亿吨。

 

宁东基地开发强度大,控制煤炭生产规模,以就地转化为主,重点满足宁东-浙江输电通道和宁东煤制油等新增用煤需求。到 2020 年,宁东基地产量 0.9 亿吨。

 

(四)有序推进陕北、神东、黄陇、新疆大型煤炭基地建设

 

陕北、神东基地煤炭资源丰富、煤质好,煤层埋藏浅,地质构造简单,生产成本低,重点配套建设大型、特大型一体化煤矿。结合蒙西-天津南、上海庙-山东、神木-河北、榆横-潍坊四条外送电通道建设,配套建设一体化煤矿,变输煤为输电,向华北电网送电。结合榆林、鄂尔多斯等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低阶煤分质利用(多联产)项目建设情况,有序建设配套煤矿,满足煤炭深加工用煤需要。增加外调规模,通过蒙西至华中等煤运通道向南方供煤,保障华中、华南地区淘汰小煤矿后的煤炭供应。到 2020 年,陕北基地产量 2.6 亿吨,神东基地 9 亿吨。

 

黄陇基地适度建设大型煤矿,补充川渝等地区供应缺口。黄陇基地渭北区域保有资源储量少,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加快资源枯竭和灾害严重煤矿关闭退出。黄陇基地陇东区域资源埋藏深,缺乏区位优势,煤炭开发仍需依赖外送电力需求。到 2020 年,黄陇基地产量 1.6 亿吨。

 

新疆基地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市场相对独立,以区内转化为主,少量外调。结合哈密-郑州和准东-华东等疆电外送通道建设,配套建设大型、特大型一体化煤矿,满足电力外送用煤需要。根据准东、伊犁煤炭深加工项目建设情况,适度开发配套煤矿,满足就地转化需求。到 2020 年,新疆基地产量 2.5 亿吨。

 

到 2020 年,煤炭生产开发进一步向大型煤炭基地集中,14 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 37.4 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 95%以上。

 

二、生产开发规模

 

按照减量置换原则,严格控制煤炭新增规模。东部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煤矿。中部和东北地区从严控制接续煤矿,中部地区新开工规模约占全国的 12%,东北地区新开工规模约占全国的 1%。西部地区结合煤电和煤炭深加工项目用煤需要,配套建设一体化煤矿,新开工规模约占全国的 87%。内蒙古、陕西、新疆为重点建设省(区),新开工规模约占全国的 80%。新开工项目结合过剩产能化解效果和市场情况,另行安排。

 

预计到 2020 年,全国煤炭产量 39 亿吨。东部地区煤炭产量 1.7 亿吨,占全国的 4.4%,其中北京退出煤炭生产,河北、江苏、福建、山东煤炭产量下降;东部地区煤炭消费量 12.7 亿吨,占全国的 30.8%;净调入煤炭 11 亿吨。东北地区煤炭产量 1.2 亿吨,占全国的 3.1%,其中黑龙江产量基本维持现有规模,辽宁、吉林产量下降;东北地区煤炭消费量 3.6 亿吨,占全国的 8.6%;净调入煤炭 2.4 亿吨。中部地区煤炭产量 13 亿吨,占全国的 33.3%,其中山西、安徽、河南基本保持稳定,江西、湖北、湖南产量下降;中部地区煤炭消费量 10.6 亿吨,占全国的 25.5%;净调出煤炭 2.4 亿吨。西部地区煤炭产量 23.1 亿吨,占全国的 59.2%,其中内蒙古、陕西、新疆产量增幅较大,贵州、云南、甘肃、宁夏、青海产量适度增加,重庆、四川、广西产量下降;西部地区煤炭消费量 14.5 亿吨,占全国的 35.1%;净调出煤炭 8.6 亿吨。

 

三、跨区调运平衡

 

预计 2020 年,煤炭调出省区净调出量 16.6 亿吨,其中晋陕蒙地区 15.85 亿吨,主要调往华东、京津冀、中南、东北地区及四川、重庆;新疆 0.2 亿吨,主要供应甘肃西部,少量供应四川、重庆;贵州 0.55 亿吨,主要调往云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煤炭调入省区净调入 19 亿吨,主要由晋陕蒙、贵州、新疆供应,沿海、沿江地区进口部分煤炭。

 

 

“十三五”期间,煤炭铁路运力总体宽松,预计 2020 年,全国煤炭铁路运输总需求约 26-28 亿吨。考虑铁路、港口及生产、消费等环节不均衡性,需要铁路运力 30-33 亿吨。铁路规划煤炭运力 36 亿吨,可以满足“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煤炭运输需求。西部地区煤炭外调量较快增长。煤炭铁路运输以晋陕蒙煤炭外运为主,全国形成“九纵六横”的煤炭物流通道网络。

 

 

以锦州、秦皇岛、天津、唐山、黄骅、青岛、日照、连云港等北方下水港,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南方接卸港,以及沿长江、京杭大运河的煤炭下水港为主体,组成北煤南运水上运输系统。预计 2020 年,北方港口海运一次下水量 8 亿吨。考虑铁路、港口及生产、消费等环节不均衡性,需下水能力 8.5 亿吨。北方八港下水能力 8.7-9.3 亿吨,可适应煤炭下水需要。


[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