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河北秦皇岛市十三五规划:推动京能热电联产、北京润森热电联产工程 合理布局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全文)

添加时间:2016-11-10 12:56:47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三、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构筑生态核心竞争优势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抓手,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绿色惠民,统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探索实践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模式,切实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优势,打造京津冀城市群中生态标兵城市。

 

(一)构建生态导向型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1、构建功能型板块和分区

 

根据《河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山海联动、功能互补”的思路,坚持国土开发与生态资源承载能力相匹配,依据资源禀赋、承载能力、产业基础,明确国土空间开发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统筹市域南部、中部、北部等三大板块,构建以滨海经济区、浅山丘陵经济区和山区经济区为主体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以生态为导向,结合资源分布情况,科学合理确定功能区块,构建产业、城市、人口合理分布、和谐共生的空间布局,逐步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2、优化空间治理体系

 

严守生态红线,科学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控制线”、“产业区块线”、“城市增长边界”,统筹土地利用、城乡规划等各类空间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现“多规合一”。以市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二)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1、优化能源供应和利用结构

 

在保证全市能源供应基础上,着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等非化石能源,有效增加天然气供应量,科学谋划利用核能,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重。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强化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能源消费增量管理,提高利用效率。

 

2、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统筹规划调配用地,推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盘活闲置、低效利用土地,落实占补平衡、占优补优政策。创新城市建设用地投放机制,合理确定开发强度。以北戴河为核心,强力实施岸线及近岸海域资源开发管控和优化调整,坚决整治岸线无序开发。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开发准入政策和科学开发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力推进中水利用,谋划实施海水淡化工程,大力推进农田高效节水灌溉。

 

3、着力发展循环经济

 

发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秦西经济开发区等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骊骅淀粉、首秦金属等示范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企业加大技改投入、优化生产流程,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绿色消费,在流通、仓储、消费各环节大力推行绿色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三)全方位提升生态质量

 

1、实施“蓝天工程”

 

制定更加严格的准入标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深度治理长效机制建设,实现大气质量持续稳定向好。大力实施压减钢铁等落后产能和控煤工程。深化工业企业治理,加强钢铁、电力、玻璃、水泥四大行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加强昌黎县朱各庄镇、卢龙县石门镇和海港区杜庄镇、石门寨镇、驻操营镇等重点区域治理,确保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强化燃煤锅炉整治,对城市区在用锅炉进行脱硫脱硝除尘升级改造。落实对施工工地、渣土场、堆料场等重点区域除尘抑尘措施,提高港口煤尘防治水平,大幅提升煤尘治理能力和治理效果。加强移动源污染防控,制定机动车船污染防治方案,加强车辆尾气治理,开展港口停靠船舶污染治理。

 

2、实施“碧水工程”

 

推进北戴河及相邻地区近岸海域深度治理,巩固提高治理成果。深化河流治理,统筹市域内河流,实行一河一策,彻底消除劣Ⅴ类水体。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修复提升石河、洋河、桃林口等三大水源地生态环境,全面取缔一、二级保护区内排污口和违规建设项目。着力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推进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系统实施村庄污水集中处理、重点乡镇污水处理等重点工程,努力实现全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源治理,按照减量化、无害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力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进种养业循环发展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着力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系统,以北戴河、黄金海岸、七里海、滦河口、青龙湖等湿地为重点,科学编制湿地保护规划,实施隔离保护与自然修复、河湖连通性恢复、河流湿地保护与修复等工程,建设北戴河海蚀地貌国家级海洋公园、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加强监测预警,重点加强暑期北戴河浴场及其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全项监测,入海河流水质、饮用水源地水质以及赤潮预警监测。

 

3、实施“绿色家园工程”

 

按照“森林城市”标准,以城市、集镇、村庄和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建设为“点”,道路、河渠、沿海绿化为“线”,成片造林绿化和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为“面”,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快构建市域森林网络体系。推进北部山区生态屏障建设,实施生态防护林工程,以海滨、渤海、团林等国有林场为重点,实施生态隔离带和沿海基干林带改造提升工程,完成林木更新改造。在市域主要河流两岸及交通干线两侧,建设植物生态过滤带和生态隔离带。大力推进村庄绿化,扩大、优化、美化绿色生态空间。实施矿山复绿工程,坚决取缔非法采矿企业,实现露天矿山采掘业全部退出。实施沃土工程。积极推进山区综合开发,加强固体废物管控,强化危险废物处置管理。

 

(四)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1、健全自然资源开发管控制度

 

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海陆统筹、低碳经济相关制度。加快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建立用能、用水、碳排放权分配补偿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和治理机制,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保的市场化机制。深化环保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环保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机制,用司法手段严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动员公众参与环境立法、决策、监督及影响评价,促进生态文化深入人心,推动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构筑社会共治的生态文明创建体系。

 

2、建立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制度

 

建立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专栏3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大工程

 

1.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气化秦皇岛工程、秦皇岛港煤尘治理工程、港口船舶燃油污染治理工程、北戴河大气环境监控预警与大数据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城市主城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工程,电力、钢铁、水泥、玻璃等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建设与改造工程。

 

2.海洋及湿地治理:北戴河及相邻地区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及周边生态修复工程、七里海生态治理工程。

 

3.水系治理: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净化工程,大汤河、戴河、人造河、潮河、饮马河、贾河、小汤河、大马坊河、护城河、归提寨河、前道西河、排洪河生态治理工程,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工程、石河水库水质改善和上游污染治理工程、洋河流域及洋河水库水质改善和污染治理工程、重点区域水系连通工程。

 

4.山林绿化: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京津冀水源保护林建设工程、森林抚育工程、北部山区绿色生态屏障工程、唐秦交界生态廊道工程、沿河沿路绿化带工程、城市区及周边区域绿化提升工程、北戴河沿海基干林带改造提升工程、北戴河新建生态隔离带工程。

 

四、坚持转型发展,高标准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强化“产业为基、绿色转型、项目引领”的发展理念,立足现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围绕建设“一都三区一枢纽”以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为重点,着力降低生产要素成本,推进优势产业品牌化、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集群化,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一)推动优势产业品牌化发展

 

1、休闲度假旅游

 

着眼建设国际滨海休闲度假之都,进一步强化“大旅游”、“大规划”理念,着力培育高端业态,科学布局实施一批中高端旅游项目,努力打造秦皇岛“三大休闲特色旅游片区”(大北戴河滨海休闲度假区、山海关及北部山区长城山地生态区、昌卢抚葡萄酒文化休闲区)。加快培育旅游新业态,强化“旅游+X”跨界融合发展理念,重点培育健康养生、葡萄酒休闲、邮轮游艇、海上垂钓、温泉度假、欢乐冰雪等高端特色旅游业态,延长旅游产业链,形成四季旅游新格局。打造滨海旅游核心品牌,坚持“碧海金沙吸引人”与“体验消费留住人”并重,提升景区品质,开发游艇产业基地、海洋文化主题乐园、国际邮轮停靠港等一批滨海旅游新项目,重点推动北戴河新区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建设中国北方最优滨海休闲旅游目的地。开发山区旅游资源,利用北部山区丰富山水资源,提升现有景区知名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条件,大力发展户外休闲、运动健身等旅游产品,成为滨海旅游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挖掘文化旅游内涵,充分利用我市历史文化、长城文化、民俗文化、红酒文化等资源,提升管理水平,丰富文化内涵,打造历史探秘、名人名迹寻访等一批旅游精品,培育城市文化个性与魅力。推动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进一步深化“城市即景区”理念,按照休闲旅游城市标准,围绕游客需求,增加特色街区、餐饮名店、城市综合体和地标性建筑,补齐“娱”和“购”的短板,提升城市“宜游功能”带动作用。强化“互联网+”思维,充分运用智慧城市平台,进一步加快智慧景区、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在全省智慧旅游体系中发挥示范作用。整合优质旅游资源,加快国有景区体制改革,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权责清晰、管理现代的秦皇岛旅游开发股份公司,通过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深化旅游资源市场化开发。推进旅游监管体制改革,建立旅游投诉综合受理平台和旅游诚信平台,增加旅游投诉处理能力。


[1][2][3][4][5][6][7][8][9][10][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