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通用电气CEO伊梅尔特:我们要更专一

添加时间:2016-05-03 11:50:30 来源:财新TMT

 

从工业互联网到中国制造2025

 

记者:未来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路径将会如何?GE会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伊梅尔特:事实上,消费者互联网(Consumer Internet)已经发展了十几年了。包括亚马逊、苹果、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都在做,现在技术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也积累了很多关于消费者行为的大数据。同样地,工业企业也需要将生产中的物理性信息通过互联网联接起来,这就是工业互联网。

 

现在社会对于高质量产品有很大的需求。过去我们对产品的物理性信息已经积累了多年,现在要做的是把它们进行数字化。每家工业制造企业都必须去应用更多工业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这是我们正在投资的方向,我们希望成为这轮变革潮流中的引领者。

 

当今的制造技术正在经历革命,从先进材料、生产方式到设计方式,都在变化。我们希望通过投资数字化生产和供应链,掌握更多核心技术,扩大服务范围。我们在避免做一家规模很大的制造业公司,而是希望能够成为引领新制造业革命的公司。

 

记者:你们提出的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跟其他智能制造路径有什么异同?在中国将如何推进?

 

伊梅尔特:我描述的工业互联网,在中国可能被称为“互联网+”。而我描述的先进制造,在中国可能被称为《中国制造2025》。这些概念我觉得基本都是一致的。我们都在探寻下一个增长周期具有竞争力的东西。

 

我们一直从本土化视角出发看待中国市场,乐于从产品、技术、设施等层面,提前对中国市场进行布局。我的设想是,我们在美国所做的所有关于工业制造方面的改变,都会在中国做一些同样的事情。

 

另一件我们主动去做的事情是,我们计划到2020年,把公司在中国的采购额提高到100亿美元。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中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在中国去积极拥抱《中国制造2025》战略。

 

记者:工业互联网是怎么去改变GE的客户企业的?又是怎么去改变GE自身的?

 

伊梅尔特: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我想消费者一定希望产品能够变得越来越智能化,越来越少出差错。例如,如果你是像中国三峡集团这样的一家企业,在非洲或者巴西建造水利发电设施,你一定希望能追踪设备的表现,能够远程操控设备,能预测设备失灵的时间,能通过远程操控来最大化自己的产出。这些事情以前是做不到的,现在正在通过GE的设备来实现。

 

在GE公司内部,我们的工作正变得越来越有效率,甚至企业文化也在随之改变。我们新聘用了很多来自软件开发、互联网行业的员工,他们令公司变得更加高效而灵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还成立了一家软件公司,与医疗、航空和能源业务公司并列。这也是之前从未做过的。但为了实现工业互联网的成功,我们必须尝试去这样做。

 

期待参与国企“混改”

 

记者:中国是GE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但现在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出现下行压力,未来中国经济在结构调整中或面临增速放缓,在此过程中,GE会如何寻找自己的定位?

 

伊梅尔特:我习惯从微观而不是宏观视角出发去思考问题。所以当我看中国的“十三五”规划时,我从中看到了关于医疗、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航空、供应链等很多领域的投资机遇。另外,《中国制造2025》战略、“一带一路”战略,都意味着机遇。我没有过多看重中国GDP增速的数字,没有为了6.5%还是6.8%的增速纠结。在“十三五”规划面前,我们都还是学生。我在让我们的管理团队认真学习“十三五”规划,更多地从微观领域寻找投资机遇。

 

记者:很多其他企业在抱怨中国的商业环境,基于你过去30年的中国经验和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你如何评价中国这几年的商业环境?你对中国开放政策的期待是什么?

 

伊梅尔特:我认为企业始终应该从更接地气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没有什么是真正完美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我们所做的,就是根据政策和环境的变化不断尝试新东西。当一扇门关闭的时候,再去打开另一扇门。发展永远不会走直线,所以如果你总是保持接地气,你就会发现机遇在哪儿,下一步该怎么做。

 

记者:下一个机遇会在哪儿?

 

伊梅尔特:除了前面所说的清洁能源、医疗、“一带一路”、先进制造这些领域,我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机遇,就是我们希望能够跟中国的国有企业建立更多“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我们希望在允许我们投资的领域,能够探索跟国有企业建立共同所有权的合资企业。我认为可以通过合资方式去成立一些新公司,在这样的新公司当中,像GE这样的企业和中国国有企业,都能贡献出自己最擅长的东西。

 

我希望现在就能够去探索这样的模式,而现在是探索这种“双赢”合作模式的最佳时机。我们刚刚将自己的家电业务卖给了中国的海尔,这就是一种形式的探索。随着中国的改革继续推进,我认为可能会有更多探索成立合资企业的好机会。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