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困局
资本有热情,但没有清晰的充电桩盈利模式,如何盈利成为企业面临的头号难题。
据了解,去年7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充换电设施经营企业可向用户收取电费、充换电服务费两项费用。然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成本极高,如果企业只盯着充电所收取的服务费用,在如今充电桩利用频次少的情况下,成本回收遥遥无期。
“目前,建设充电设施的投入巨大。”屈水平说,很多民资挤入这个领域,炒概念圈钱的多,脚踏实地做事的少。对此,中兴新能源陈开亮同样表示,“建桩凭实力,不靠鼓吹,企业要拿出真金白银投入建设。这就要看企业资金量是否充足,盈利模式是否合理,融资能力是否够强。”
陈开亮介绍,充电桩建设和运营包含设备、配电、施工、维修、保养、人力等费用,成本巨大。具有投资大、回收期长的特点。
据了解,按静态估算,目前在贵阳,如果仅凭收取充换电服务费,企业建设充电桩收回成本至少要5至7年。而充电设备更新淘汰的年限也就在6年左右。
“其实我们最希望以PPP模式成立当地合资公司,负责充电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而这样的想法也得到了政策支撑。”陈开亮说,2015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鼓励民资以PPP等方式参与充电桩建设”。贵州省也同期出台了《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意见》,提出贵州省将支持社会资本以PPP等方式进入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等服务领域。“PPP模式虽然微利,但回报稳定,只要界定好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就能实现双赢。”
云谷新能源也在积极试水各种方式,其中就有整车租赁,简单说来,就是云谷新能源购车,然后整车租赁给企业或者个人,并按租赁人车辆运行的固定线路设计方案,修建运营充电桩,租赁人按不同车型付给公司相应的租赁及用电费用。今年该公司已经在遵义投运100辆通勤车和乘用车。
此外,虽然云谷新能源建设的公共充电站暂时提供免费服务,谈不上盈利,但云谷新能源想运用创新思维打开未来更多盈利空间。
“我们不能只依赖收取充电服务费,而是要通过为用户增加增值服务的方式盈利。”屈水平说,例如依靠与比亚迪、北汽、长安、华晨客车、宝马、奔驰、大众等知名汽车公司稳固合作关系,将充电站打造成新能源汽车的综合服务平台,以充电网络作为入口提供充电、销售、租赁、4S增值服务;通过用户使用充电APP时对电动车进行数据收集,在形成规模后采取大数据分析,实现充电网、车联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最终打通从厂商、消费者到服务商的电动汽车产业链。
屈水平认为,最关键是先把产品和用户体验做好,扩大用户基数,到时自然会有更多的盈利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