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在电力发展促进会讨论“十三五”电力规划

添加时间:2015-11-02 10:05:04 来源:中国电力网

 

2006年7月1日,华中电网事故过程充分表明我国电网线性各具防止事故扩大的效能。事故先发于河南,但波及到交流联网的华中电网川渝电网,而因为与华东电网系直流联网,手动断开与华北电网的解列点,事故就未波及华东电网和华北电网,从而避免了有可能导致全国大面积停电的事故。老一代电力领导和专家的经验和现实事故的殷殷教训都昭告我们电网分层分区的原则不能丢!现在中国六大电网格局是适应我国电网发展的,可是也应看到在我国力图建设全国一张网的主张或隐或现,时不时的会出来干扰国家正确的电网建设布局,或者在得不到支持的情况下又改装成建设“三华”电网(即华北华东华中连成一个交流同步网),须知这个电网一旦形成,则将中国经济和社会最发达的京津冀、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连成一个电网面积涵盖17个省(区、市),面积达323.8万平方公里、人口达8.9亿、国内生产总值达40.3万亿元的超级大电网。对于这样一个特大电网,电力供应须臾中断,将带来极大的灾难性后果。因此,在我国电网规划中一定要坚持分层分区的原则,应当塀弃一切建设全国一张网或建设“三华”电网的思路。

 

六、重视我国能源转型成本把握转型节奏

 

2012年我国发布能源政策白皮书,提出了能源替代,优化能源生产消费结构的战略任务。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4-2020年能源战略行动计划》,安排了在“十三五”期间实施绿色低碳方针,发展非化石能源和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并举,大幅度增加风电、太阳能发电、地热电和核电比重的战略任务。通过能源替代是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比重下降4个百分点。2014年我国并网风电装机9581万千瓦,比2009年增长460%,年均增长41%,2014年太阳能发电装机2652万千瓦,比2009年增长1060倍,可以说超快速增长(光伏发电装机增长主要是近三年的事,2012年36万千瓦,2013年1589万千瓦,2014年就达到2652万千瓦)。

 

但随之风电和光伏发电的超快速发展,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弃风弃光有所增加,弃风弃光的根本原因在于,为了弥补风光电力供给特性的不足,需要煤电深度调峰,这将增加煤电的耗费,但尚未建立起相应的机制;另外有少量风光电站受外送电通道能力限制,但这不是主因。第二,电力规划向来以需求为导向,供给是为了满足需求,此前可再生能源发展较少进行市场需求分析。由于电力市场建设滞后,目前唯一的交易方式是电网公司单一购买,这使得电网公司承受了额外的负担,而这也没有相应的机制建构。第三,政府对光伏实施的补贴支持了光伏发电发展,同时也助长了光伏电业者一味扩大装机的冲动,而不承担市场失衡的凤险,补贴越来越成为政府的付不起的负担。

 

现在看来补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补贴金额不赋需要,据称,2014年应收补贴700亿元,实际上缴400亿元,征收上来的320亿元用于补贴风电等其他用途,而用于光伏就供不应求了;另外就是流程太慢,以致许多企业最终拿到补贴经历的时间差至超过一年半。由于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政府或用户要支付大量的补贴,缘于其成本较高因而电价也会较高,这在国外有先例可供借鉴。以德国为例,德国是太阳能发电发展较快的国家,2006年德国光伏发电量约为23亿千瓦时,到2013年达到30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44%,但这也给德国带来许多问题,德国是欧盟电价水平较高的国家,原因就是高额的补贴最终转嫁给民众,据报道截至2013年德国民众承担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费总计高达3170亿欧元,及时地过这样一个高收入的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成本的快速上升也使消费者备感压力。怎么办?德国的做法就是降低补贴,控制节奏,面对这种情况德国政府决定对可再生能源政策作适当调整。一是对每年新增凤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做了严格规定。二是减少补贴的力度和范围,平均补贴水平从17欧分每千瓦时下降到12欧分每千瓦时,从2017年开始采取竞价方式准入。三是全面引入市场机制。德国的做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检讨我们的补贴政策的得与失。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太阳能发电业者仍然不顾国情的在推动扩大装机规模和补贴规模,据称中国三大光伏行业协会联名提交有关促进光伏行业发展的三大政策文件,提到将“十三五”规划光伏装机目标由之前的1亿千瓦,调整到2亿千瓦,加强可再生能源基金征收力度,发放由以收定支改为以支定收。我认为这是不顾国情、不考虑需求、不加系统优化的错误之举。(作者为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专职顾问 姜绍俊)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