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整合研发、设计、创新和服务资源,结合重点领域、行业和区域特色,建设一批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支撑的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
三是结合在线支持、供应链优化管理、个性化定制服务等服务型制造典型模式开展一批试点示范,发挥典型引领作用。
四是鼓励制造企业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展各类服务创新,重点提供面向客户和市场需求的拓展服务,构建制造业服务增值网络。
以“互联网+”提高工业运行效率
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去中间环节。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可以将消费者的信息和需求直接传达给生产者,生产者就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和物流配送,从而实现从大批量供给推动式生产转向消费者到工厂(C2M,Customer-to-Manufactory)的需求拉动式生产模式。
这种生产模式,一是通过订单生产解决了库存问题,实现接近零库存的生产,使得可变成本趋近于零;二是短路了所有中间环节,真正做到让用户用较低的价格消费高品质的商品。如智能手机提供商小米公司,采用生产外包和网络订货直销模式,公司不仅实现了零库存和轻资产,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市场响应速度,降低了市场风险。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我国工业库存率为9.4%,而发达国家的工业库存率普遍小于5%;我国制造业的流通费用率为9.2%,而日本仅为4.9%;此外,我国真正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企业少于20%,而发达国家多于5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在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
二是发挥第三方物流在协调供应链企业物流运作方面的优势,加大互联网技术应用,以信息代替库存,提高响应速度,加强工业成本控制。
以“互联网+”优化工业能源管理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其中工业占到了全社会能源消耗的70%,2014年,我国石油、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59.9%和32.2%。对能源高度依赖的经济结构也带来了资源环境方面的严峻压力。
将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工业能源资源优化管理,调整设备负荷、平衡生产调度计划,可以达到最大限度节约能源资源的目的,对工业集约节约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GE公司对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效率提升和能源节约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能够帮助中国的航空、电力、铁路、医疗、石油天然气等行业实现生产率提升达1%,在未来15年将有潜力让这些行业节省成本约240亿美元。其中,仅在商用航空领域,节约1%的燃油就意味着节约30亿美元的燃料成本;燃气发电机组能耗降低1%,就意味着节约价值80亿美元的燃料;在铁路运输领域,如果效率提高1%,则意味着节约20亿美元的燃料成本。
面对如此前景,一是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展能源优化管理。加快电网的智能化改造,提高传输和使用效率,增强安全性和稳定性;支持大型用能企业搭建智能化能源管理平台,建设中小企业能源管理公共服务云平台,对能源使用、调度和效率情况进行监测和科学分析,并根据监测情况对能源使用进行优化。
二是政策支持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工业节能等基于互联网的能源管理技术和解决方案服务,积极培育包括技术、产品、系统、平台、认证、测试等在内的完整生态系统。
三是建设以太阳能、风能为主体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互联网,推动分布式发电、储能、配电等能源互联网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促进分布式能源的有效接入,形成开放共享的能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