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煤制气项目需要示范
示范厂的建立,是为了取得经验,因此数量不需要很多。但是,十一五期间批准的示范项目一共四个,总产能151亿Nm3, 投资超过千亿,相当于12个美国大平原厂,名曰‘示范’,实际上是批量建设,创人类历史奇迹。如此巨大的动力,不是国内推荐者的初衷,而是地方政府利益推动。在没有成熟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条件下,仅仅凭官员们成批到美国去考察,然后进行这样大规模的建设,完全是盲目行为。
三个大型煤制气项目采用的是褐煤和碎煤加压气化、另一个项目用的是水煤浆气化,主要示范内容为:
煤制天然气成套工艺技术的可行性;能否‘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运行;单位产品的能耗和消耗定额;甲烷化催化剂的性能;同时将考验的是大型关键设备运行和抗腐蚀能力、污水处理系统的可靠性;整体装置的环境保护能否达标。
克旗煤制气项目是国家发改委核准的中国第一个大型煤制气示范工程。设计规模为年产40亿Nm3。工程分三期建设,每期13.4亿Nm3。项目总体设计能力包括付产焦油50.9万吨、石脑油11万吨、粗酚5.8万吨、硫黄11.4万吨、硫胺19.2万吨。该项目总投资约为310亿元。
该项目一期装置共有16台碎煤加压气化炉,即鲁奇炉。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2013年12月,该厂煤制天然气开始进京,力求日供气能力达到400万Nm3。
2014年1月13日工厂发生事故,原因是气化炉不适应蒙东褐煤煤质,炉内壁腐蚀以及内夹套件等出现问题。经检查发现全部气化炉内壁腐蚀、内夹套减薄,2台气化炉被击穿;分析后认为煤质中含有的硫酸盐、卤族元素等有害物质,操作压力提高加重腐蚀作用。出现这个事故,提高了认识,问题不是颠覆性的,有办法对付的,不能成为否定在中国适度搞煤气化的理由。
全部气化炉维修后已于3月25日重新点火启动, 4月2日正式向天然气管网送气。
首个项目投产后为什么会发生事故?这并不奇怪,没有经验,事故就是取得经验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退缩,不是工程建设者应有的态度。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叫示范!
6 煤制气的能量利用率低吗?
反对搞煤制气项目的人士,有的用‘煤制气再发电的能量利用率低’作为理由。有关能量利用率的问题,理论界把他看得太高。能量利用率的计算,要从挖煤开始,算到对环境的污染,还要加到对居民的健康损害,医疗保险等等。坦率地说,没有一个圣人能把这笔账算清楚。因此,往往只算一段来讨论问题,这不是科学的态度。
煤制气的能量利用率,就算到发电为止是比单独的燃煤发电低了一些。实际上这是用一些能量来换取环境的改善,除此以外还用别的办法吗?有人说用风电,研究表明内蒙大量发展风电,2014年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140万KW,规模相当于三峡,使华北‘缺风少吹’,挡住了北方的风沙,有雾霾刮不掉。试看今日之北京,冬天已经成为没有‘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的城市了。
任何一种能量获取的形式,都是有代价的。在中国,人口太多,还有专家要求放开生二胎,这就需要更多的能源,不用煤制天然气,还有别的办法吗?
7 煤制气的污染是必然的吗?
污染肯定存在,但是由于采用鲁奇气化工艺,污染就比较严重。鲁奇气化的温度低,气化后的气体组成中,有害物资多,水污染问题难处理。气化压力提高后,污染物质更多。
寻求投资低、水质处理好、工艺稳定性强、运行费用低的废水处理工艺,最大限度地实现省水、节水和回用,已经成为煤制气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目前采取了化学处理和生物降解并举的办法,和高盐废水蒸发防渗关键技术,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近日,有人对蒸发塘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蒸发塘缺少国家标准[1]。这个意见值得注意。
治理污染,可以分为前端治理和终端治理。上述化学处理和生物降解+蒸发塘处理的方法,属于终端治理,即先污染,再治理。
然而,要彻底解决问题,应该采用前端治理,即新装置的设计要改变目前的工艺,改进煤制天然气工艺,尽量少产生污染。这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采用品质比较好的煤,从而可以采用各种已经成熟的气流床气化技术;二是改进褐煤制浆技术,采用深度研磨等技术,使其制浆浓度达到60%,从而可以采用水煤浆气化技术。三是在鲁奇炉后面加一个二段炉,进一步部分氧化,将焦油、酚、甲烷烧掉,变成合成气,污染严重的问题也就减轻了。这需要科研的配合。
此外,污水的污染不是唯一的污染,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废渣的填埋也是污染的也是污染环境。如何改进排污技术,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