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制定了一项政策,从今年初开始,利用3年时间,全盟的800个行政村屯每个村屯要建设一个秸秆转化厂,政府每年拿出5000万资金,每个加工厂补贴25万的设备费用。还有就是靠专业合作社牵头,实行股份制。
NBD:国家加地方财政共有320元/吨的补贴金额,应该是比较可观了,现在这个补贴落实得如何?
王永生:政策出台了以后,实施了一段时间,最后就中断了。
一开始制定这个政策的时候,全国秸秆的转化量不到100万吨,政策出台以后一年时间秸秆转化量达到了550万吨。但是,550万吨里面的水分特别大,绝大多数是项目建成以后,骗取、套用财政资金,没有转化那么多,国家发现这个问题以后,这个政策就被暂停了。
现在我们是呼吁国家继续执行这项政策,搞试验示范的目的就是为国家制定政策或继续执行政策提供一些依据。
此前的这种补贴是直接补贴给企业,我们现在做补贴还是以企业为主,企业经营活了,才能保证转化,我们要吸收过去的教训,加强监管,制定强制的手段和惩治的措施,对骗取、套用财政资金的行为应该加强处罚,才能真正保护转化企业的合法利益,避免财政资金的“跑冒滴漏”,真正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
国家补贴应尽快恢复
NBD:一些企业在秸秆资源化利用上出现亏损问题,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王永生:在该领域亏损问题比较普遍,较为典型的是经常出现农民随意涨价的问题,这首先是农民的意识造成的,还有就是资源化利用的企业和农民的利益没有直接挂钩,没有建立起利益共同体。
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是完善收储运体系,一个是建立利益共同体,真正把老百姓作为企业原料的供应商,企业获得的利润要有一部分回馈给农民。
同时,我们探索走合作社的路子,合作社购买的机械为老百姓统一服务,免费帮老百姓收割粮食,但是,秸秆要提供给合作社,这样成本就降下来了。这些都是企业自己组织的,但农民比较认同,可能是今后推广的方向。
NBD:破解秸秆禁烧难、资源化利用率低、农民随意涨价等问题,从政府层面亟需解决什么问题,实现秸秆资源利用产业,中国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王永生:政府层面,一个是要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完善产业标准,另一个强化服务、监管,再就是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来化解市场的风险、道德风险。
我建议尽快恢复国家补贴政策,并增加配套监管措施。
秸秆资源产业化利用实际上已经起步,专家和学者多年的呼吁,已经上升到了决策层面,还有科学水平、技术水平的提高,让秸秆资源化转化已经不是问题,秸秆的多元化利用已经趟过了探水区,达到了市场化推广的程度,这些都是产业化应用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