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
补药繁多 海润低迷依旧
光伏行业寒冬,补贴难挡亏损
海润光伏于200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前身江苏申龙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江阴市申达实业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主营业务包括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单晶硅片、单晶硅棒,多晶硅锭、多晶硅片,从事单、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组件的批发及进出口业务等。
江苏省作为光伏产业的大省,在光伏产业上的补贴支出力度也不示弱。作为代表企业的海润光伏,仅仅按照其财报披露的数据来看,2011年、2012年、2013年,公司获得的政府补贴金额分别高达1.75亿元、4.54亿元、3.84亿元。不难看出,在2011年、2012年,光伏行业最低迷的时候,政府的扶持力度也是最大的。
记者统计在海润光伏2012年度财报中列明的补贴多有50种,其中新兴产业财政贴息资金1.5亿元,另有江阴市财政补贴、进出口信用保险扶持资金、中小企业发展和管理支出、能源节约利用款、首次超百亿企业奖励款、市技改投入贴息资金、企业成功上市后财政奖励、人才引进资金补贴、三年翻番若干奖励资金等。
然而,尽管有政府补贴扶持,市场疲软终究义无反顾地体现在了业绩上。同样是上述三年,海润光伏连年亏损。
肆
输血难救 *ST超日破产
连亏两年无力扭转业绩颓势
超日太阳能于201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由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依法整体变更设立。主营业务包括太阳能材料、太阳能设备、太阳能灯具、电子电器生产、销售、安装,从事货物进出口及技术进出口业务,承包与其实力、规模、业绩相适应的国外工程项目。
相比于海润光伏,超日太阳能获得的补贴数字可能不算大,但从来自上海市、洛阳市等地方政府的补贴中,也不难看出政府扶持的态度。然而,2011年、2012年连亏两年的超日太阳能无力扭转业绩颓势,于2013年戴上ST的帽子。
今年3月,新京报曾报道称,2010年成功登陆中小板之时,超日太阳曾是光伏业的幸运儿。上市后的2011年,超日大幅扩张:一边向上游硅片生产领域延伸,一边在海外投资了44家光伏电站。不幸的是,超日的大幅扩张巧遇光伏寒冬,迅猛扩张的这一年恰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家曾经年入几十亿的公司没能筹到8000多万元的利息,从而引发震惊业界的“债务违约”。
最终,继曾经的光伏老大无锡尚德之后,超日太阳能也进入了破产重整之路,政府的扶持也没能让这个光伏业幸运儿的好运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