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框架已基本建立
添加时间:2014-07-04 16:34:26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社会化环保投融资法律不健全,投资回报机制不健全。现阶段社会化资金进入环境污染治理领域,仍主要集中在通过各种“公私合营”(PPP)形式进入污水处理厂等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领域。即使是社会化投资较多的污水处理设施领域,其市场化的程度也不够,仅仅是建设和运营领域进行了部分市场化。同时,由于现有的有关市场化和产业化政策仅为框架性的指导意见,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政策的权威性和力度不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资本进入环境保护产业。另外,现有的企业上市融资、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券等能够用于环保融资的政策都还不够完善,制约了社会闲散资金进入环境保护领域。
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绿色信贷不完善。银行信贷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占全部社会融资总量的90%以上。但是现阶段缺乏对金融机构环保投资的引导机制,制约金融机构环保投资的瓶颈仍未解决。一方面,环境保护项目往往没有经济效益,银行等信贷机构缺乏对环境保护项目支持的积极性,供给方不愿贷;另一方面,有环境保护项目信贷需求的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缺乏必要的融资担保能力,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需求方贷不到。同时,由于环境保护融资平台(产品)缺乏,环境金融产品种类单一,现阶段金融和资本市场对环境治理的支持力度仍然较小。
十多年来,我国环保投融资制度框架已经基本建立,但仍需要适应环保工作时代需求,加快探索与创新,不断完善、深化,争取再用十年建立完善的环保投融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