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能源逆行启示录:全球能源对策差异 清洁能源发展大趋势

添加时间:2014-04-02 11:39:11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页岩油气产量的大幅增加直接改变了美国的基础能源消费构成,其突出表现为“气升煤降”,即天然气消费量和所占比例的增加使煤炭消费量及其所占比例缩小。

  短短4年间,天然气消费量增加了9.1%,占比提高了4.26%,达30.3%;相比而言,煤炭消费量降低了22.6%,占比降低了4.3%,为20.3%。美国煤炭供应过剩亦使煤价降低,进而使其出口量日增,大量煤炭运往急需廉价能源以降低成本的欧洲,部分运往东亚,并使中国煤炭进口来源名单中增加了美国。在美国,廉价天然气不仅大量取代煤炭,而且部分替代石油,导致这4年间石油消费量及所占比例均下降,平均年增率为1.99%,占比下降1.6%,为38.0%。

  油气增产使美国基础能源价格下降。美国得克萨斯中质油价格之前长期高于欧洲布伦特原油,甚至中东迪拜重质油,2009年开始却一反成为最便宜的石油。以2012年的年均价对比,三者依次为94.13美元/桶、111.67美元/桶、109.08美元/桶。天然气大幅降价,直接惠及民用和商用,特别是惠及以天然气中的低碳烷烃为原料的基础化工,进而使精细化工也降低了成本。美国油气化工的复苏和发展对全球,特别是亚洲化工市场产生了很大压力。 2012年,美国用于发电的天然气量增加440亿立方米,拉动发电量增加了21%,并使其发电总量达历史新高。大量的煤电厂改为气电厂,减少污染的同时还大幅降低了电力成本。美国油气产量的猛增也使得油气进口量锐减。

  总之,美国能源构成变化、能源价格和进口量双降等的直接结果是降低了能源成本。给美国经济的全面恢复创造了较宽松的条件,给经济增添了活力。甚至使早已迁往新兴经济体的某些制造业回归,提高了就业率。与之对比,欧洲和东亚—南亚却处于相反状态中,对经济复苏或发展势头存在负面影响。

  耐人寻味的是,在基础能源消费量减少的背景下,美国能源构成虽有了不小的改变,但化石能源所占比例却变化不大,2000年、2008年、2012年分别为89.4%、89.2%、88.6%。

  与美国有某些类似之处的是巴西,其在金融危机期间能源稳步增长,煤炭比例亦有所降低、这得益于其石油勘探开发的重大进展,因地制宜发展水电和新能源的快速增长。这也与生物质乙醇丰富稳定的原料供应和法律保障的市场份额有关。 
       市场竞争力是影响能源构成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影响遍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使经济在顺利发展时被掩盖的某些向题得以暴露。这使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能源发展中的本质性因素。

  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相关,能源发展也可划分为不同时代:柴薪时代、煤炭时代、石油时代和后石油时代。能源构成不断向高效、低碳、环保、多元的方向变化,这是发展的大方向。对此还应补充两点:一是发展的差异性,同一时间不同国家/地区不仅所处的能源时代可以不同,具体的构成特点也可不同。这首先受经济发展程度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也受资源禀赋的限制。显然,因时因地制宜是决定能源发展战略政策的重要原则;二是在总的发展方向上可有影响一段时间的逆转。在石油时代总体减低煤炭消费量和所占份额的方向上,当经济出现较严重困难时可以出现二者之一或同时加大的反向变化。

  如果说,经济发展中的起伏是其必然现象,那么影响重大的经济衰退时能源构成的逆行变化便带有一定的必然性。进一步说,这时顺应形势加大廉价能源(如煤炭)的消费量就是“良策”,而不采取貌似倒退的积极对策反到会加剧经济困境。2010年以来,德国和意大利的对比便是个良好例证。显然,能源时代、能源构成都是一定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反映,超越前者的人为要求难以实现、更难以持续。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产品的综合成本决定着其市场竞争力,优胜劣汰,同等质量(包括效率)条件下成本低者就有生存的机会,进而有着发展壮大的前景。能源的价格作为基础条件之一,影响着多类产品的最终价格。在一般条件下,总是全成本低的能源可能去代替更高成本的能源。所谓非一般的特殊条件(如过高的环保压力)如果可以起作用,那也很难影响到全局,特别是很难长久的持续。某些发达国家按自己的发展程度所制定的减排指标去要求发展中国家时会遭到强烈低制,其根本原因在此。

  作为能源替代重要条件的低成本恰恰反映了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在欧洲,煤炭发电是天然气成本的一半时,德国等就加大煤炭用量以代气,而在亚洲煤电成本仅为天然气发电的1/3,印度、中国、印尼,甚至韩国和日本纷纷加大煤炭消费量则更是顺理成章。值得强调的是,这种能源构成的变化并不一定要与“国产”观念相对应,欧洲和印度、日本、韩国,在一定程度上也包括中国正是用进口煤炭实现结构的逆行调整的,关键在于是否是因廉价而利于企业生存和度过经济困境。这说明,来自市场外的人为因素,不管是政府的政策,还是环保主义者的诉求,都不应该,或者不能长久地决定能源构成的客观演变。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