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开始,玉门进入爆发式快速增长期,2009~2011年这三年增长最快。”史玉宝表示。
史玉宝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玉门可开发的风电为2000万千瓦,规划的是1180万千瓦,到2016年玉门规划装机量要达到500万~600万千瓦。“其中,我们列入酒泉规划的容量是254万千瓦,酒泉规划外我们又争取到了350多万千瓦,目前拿到路条的是275万千瓦。”
2014年,玉门的主要目标是完成华电另一个风电场项目—装机容量40万千瓦的麻黄滩风电场。据了解,这40万千瓦是已列入酒泉市规划的,而在酒泉市规划外,玉门已规划了青石梁和宽滩山、红柳泉等风电场项目,前者装机容量约180万千瓦,后者则为230万千瓦。
“青石梁和宽滩山项目已完成测风、土地勘探,计划”十二五“末”十三五“初建设。”史玉宝说。
目前,风电产业已是玉门的首要产业,新能源已占到当地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的三分之一。据玉门能源局估算,投资一个1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风电场,政府需要投入8亿~9亿元。
然而,对于玉门过度依赖风电产业转型模式,亦有学者表示担忧。
兰州大学一位长期研究新能源的专家告诉记者,国内风电企业微利已是不争的事实,玉门寄托风电替代石油拉动地方经济,但风电对于地方经济的带动到底有多少值得检验。此外,玉门之所以陷入石油枯竭的危机,很大程度上和过度依赖于石油产业,产业结构单一有关。如今玉门选择风电作为替代产业,依靠单一的风电产业转型,是否又会陷入“一风独大”的循环梦魇?
上述学者介绍称,风电项目投资额度巨大,国内许多地方的风电项目建起来后,能够满负荷运行并盈利的很少,面临着微利或亏损、电网配套低等诸多限制。
实际上,玉门市政府已经意识到了“一风独大”潜在的危机。史玉宝表示,玉门不仅仅是依靠风电产业。仅新能源方面,除了风电,还布局了水电、火电、光电、生物质能发电等项目。
据玉门市委宣传部提供的资料,在产业规划和布局上,玉门市目前形成了“一区三园”,即玉门市经济开发区,玉门—酒泉循环经济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石化工业园。
“不能说只有风电,我们还有很多板块,比如循环经济产业园、煤化工产业、新能源装备制造,以及围绕风电的相关产业。此外,虽然面临石油资源枯竭的问题,但石油产业目前还是玉门的主导产业。”史玉宝称。
记者手记
玉门:一座城,两种命运
2月19日,玉门,晴天微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第二次来到这座西北小城。
玉门汽车站所在的区域位于铁路以北,当地人习惯将之称为“新城”,因为这片区域多是在13年前玉门市政府迁至这里后新近开发的,政府机关单位和一些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均位于此,马路平整视野开阔。
伴随着玉门迁城,吸引了不少外来人口前来“做生意”,43岁的马师傅就是其中一个。马师傅原为甘肃临夏人,几年前和家人来到新的玉门市,跑起了出租车生意。
谈及当初来玉门的选择,马师傅非常满意,“别看玉门人少,但我们每天拉的生意很不错”。
对于玉门目前的发展,当地政府也颇为满意,指着玉门市政府前面的人民广场以及远处的人工湖,玉门市委宣传部相关人士向记者感慨道,这里以前就是一片戈壁滩,现在都发展起来了。
“这几年玉门市发展挺快的,对于县级市而言,城市建设算是不错的了。”上述宣传部人士坦言。
相比新市区的欣欣向荣,与之相隔70公里的老市区又是另外一番光景。尽管记者之前看过诸多关于玉门老市区衰败的文章,但真正踏入这片土地时,依然被空旷而荒凉的景象所震撼:老市区随处可见的废墟、紧闭大门的商铺、早已闲置的石油工人电影院、长满杂草的职工医院、成片空着的住宅区、市政府及企业搬迁后留下的空楼……若不是三三两两的石油工人,以及零散的行人,初来乍到的访客可能会以为这是座“空城”。
玉门市政府的搬迁,让一座城被分割成了两半,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有意思的是,对于两个市区,官方层面亦有不尽相同的态度。谈及玉门新市区,当地政府官员总是滔滔不绝,对于老市区却讳莫如深。
尽管在外界看来,老市区像是一座被遗忘的城市,但当地政府并不愿意听到外界将之称为“空城”。“老市区只是城市萎缩,而且我们并没有放弃老市区,这里将布局石化产业区。”当地官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