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之后,作为华锐风电创始人,韩俊良就以个人原因辞去董事长一职,尉文渊接任。这实际上又回到了董事长、总裁一人担当的局面。
“董事会高度一致,有错必纠,但顾虑是有的,一个企业突然报出来这么一个造假的东西,对企业有什么影响?”尉文渊告诉《中国企业家》,在上市公司中这种自己主动披露会计差错的事情少之又少,华锐可能是第一家。
对于华锐主动披露的原因外界众说纷纭,有的甚至联想到了宫斗等阴谋论,但来自华锐内部的信息比较一致:财务总监发现这个问题就往上报,董事会成员一致同意主动公告,原因在于高度的上市公司的责任感。
但一位投行人士接受本刊采访认为,上市公司出于道德感主动披露差错可信度较低。他表示,大多数情况下上市公司的“主动披露”都是由于受到了证监会调查,不得已披露,或者已经纸包不住火。今年以来,新任证监会主席肖钢掀起雷厉风行的稽查风暴,特别是集中翻查旧案,被认为是华锐选择主动披露的大背景。
至于当年会计差错的原因,一种解释是,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公开发行证券并在主板上市当年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将对保荐人追责,一段时间内证监会将不受理其推荐的项目。而根据2011年华锐风电年报,即使不考虑虚增,其营业利润也同比下降83%。
无论真相为何,财务问题的暴露成为尉文渊离开华锐的催化剂和导火索。
5月13日上午,尉文渊按原计划到上海出差,讨论华锐6兆瓦大型机组试验样机的问题。下午,仍然按原计划飞回北京召开法律层面的董事会议。他自己也没想到,在这次法律问题的会议上,将结束他的华锐董事长生涯,“一点征兆也没有,很突然。”他如此说。
第二天下午,按照约定,尉文渊还见了原纽交所驻华代表,然后把东西简单收拾后就离开了公司。走之前,他扯下了专门找人写的两块匾。
当天,他就登上了回家的航班。临走之际,他对一些华锐旧部说,这个改革要坚持下去,有些东西自己评估后,认为方向是对的,路径也是对的,必须要好好坚持,否则华锐重新崛起可能会很难。
即使是当时持不同意见者,对尉文渊的变革也非全盘否定,而是肯定了尉文渊的贡献。在他们看来,尉文渊打破了华锐风电一直以来的某种局面,尉文渊所启动的转型也应继续推行下去。
“这家企业要想长期存在,必须得转变它的管理模式,还有用人模式,像其它上市公司一样,应该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公司。”一位长期观察华锐的人士认为,华锐有大量大连重工背景的干部,他们在创业期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企业需要引入更市场化、更多元的人才,并处理好与大连重工等股东方的关联交易关系。
如今,风电行业再想回到前几年的发展步伐已经不可能。正如南车时代投资总经理王鹏所说,这个行业透支太多,能回归正常尚属不易,华锐现在应该做的就是耐心转型,练好内功。
对话尉文渊:短期的成败别看太重
目前的行业现实下,华锐亏损是很正常的,没有理由去盈利,要盈利就是玩儿虚的
作为财务投资者入主华锐后,你的头衔一直是代理总裁,这是为什么?
尉文渊:
出资华锐、调研华锐是一回事,叫我回到一个上市公司进行日常管理是另外一回事。突然让我冲到第一线去,我总觉得不是个办法,一方面我已经多年离开一线了,跑到一个上市公司敏感之地去,那不符合我长期的基调;第二,也很现实,大家的定位你是个资本人物,你跑到风电一线去,制造型的企业,跨度比较大,尽管自己投资的项目我都直接去管理,但是华锐还是有它的特点,特别是从业务角度讲,我有个熟悉的过程,所以觉得留点余地为好。第三点,年龄也大了,今年都58周岁了。
我进华锐时就讲得很清楚,给自己定了两条任务:第一,帮助华锐完成改革转型,第二找好接班人,我没有把华锐当做长期的工作平台。
5月13日的会议上,你的意见没有得到大多数董事的支持,你当时是不是很生气?
尉文渊:
这个就不细说了。之前也考虑过辞职,中间也发生过摇摆,但真正下决心就在那一刻。
大家都关心我为什么退出,其实对我本人而言,心态特别稳定,能干就干,不能干就拉倒,干得顺就干,干得不顺我就不干,我就这么一种心态,不像年轻人那么多想法。
你说自己是个特别理性的人,但会上决定辞职似乎是冲动的表现?
尉文渊:
我在华锐8个多月从来没有发过火,但看准的事情会比较坚持。辞职也是个理性思考的结果,我综合判断之后,想想还是离开为好。我连董事都辞掉了,净身出户。
华锐自揭会计差错比较让人意外,你真实的想法是什么?
尉文渊:
目前的行业现实下,华锐亏损是很正常的,没有理由去盈利,毛利率这么低,费用下不来,没有理由盈利,要盈利就是玩儿虚的,实事求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敢揭自己的短是强者才能做的事儿,短期的成与败别把它看得太重。
你如何评价在华锐推行的系统转型的成败?
尉文渊:
在风电产业里,大家对华锐有很多疑惑,我觉得大可不必,华锐可以说是在风电行业里率先改革的,我看其它同类型的企业,当然还有的做得不错,但是我发现,要做一些大的调整,否则蛮难的。
比如华锐只做风电电机,现在产能这么过剩,毛利率这么低,守着这样一种狭隘的商务模式,单一的产品,能支撑华锐发展吗?显然不行。所以我们明确提出来,进行风电产业的扩张,拉长产业链,光卖设备是不行的。
华锐换了新的领导者,他们会不会按照你原来设定的体制模式继续走下去?
尉文渊:
我相信会,因为这些改变也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这些改变的东西都是通过董事会讨论,经过广泛议论,但中间也有我的色彩和我的选择,但都不是我个人的决定,而是董事会的决定。
可不可以说,华锐的改革最艰难、冲突最大的时刻已经过去了?
尉文渊:
对,华锐是要改的,华锐的改革难度还是挺大的,其实基本成型了,只是还没来得及见到效果。我走时,刘征奇(华锐风电现任总裁)送我,他跟我说,我刚刚进去时他有点不适应,而现在他已经适应我新的做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