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风电龙头华锐“入冬”:给部分员工放长假

添加时间:2012-12-06 10:25:25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三季报糟糕 逼尉文渊出山
  华锐风电今年的三季报更是让投资者大跌眼镜。该财报显示,华锐风电单季营收仅5.48亿元,单季亏损高达2.8亿元,创造了单季营收和净利润新低。截至9月30日,其存货金额达到85亿元之多。
  对于公司存货的情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到华锐风电北京总部公关部人士,该人士以“公司机密”为由,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11月27日上午,记者在酒泉基地看到:在一片毫无遮拦的空地上,印有华锐风电标识的风机零部件被凌乱地堆放着。记者徒步测量,在这块长宽均超过300步的区域内,一些风机配件因风吹日晒,已开始生锈。而这片“风机坟场”,与华锐风电仅有一路之隔。
  一位熟悉风电行业的业内人士向媒体分析称,存货一般分为产成品和半成品,如存货中大量存在半成品,问题就比较大。因产成品可很快交付,半成品却不能。另外,如果市场不景气,客户要求延迟交货的话,大量半成品会长期占用资金,进而影响现金流量。
  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华锐风电管理层此前对形势估计太好,采购了大量原材料,导致大批制造风机的齿轮箱和发电机等均过了质保期。而为了顺利向下游消化库存,公司竟然私自篡改相关原料部件质保期。
  华锐风电的多位员工和风电行业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风力发电企业通常不是一次就把全部款项付给设备生产商,往往是先交一小部分定金,设备安装好再给一部分,安全运行一定的时间再给一部分,设备过了保修期才把款项全部付完,保修期一般为两年。
  “国内就那么几家发电企业,即使他们拖着迟迟不给钱,我们也不敢得罪他们,因为以后还要和他们合作。”酒泉当地多位风电设备厂家的人士无奈地表示。
  华锐风电的现金流更是不容乐观。今年三季报显示,华锐风电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4.38亿元。
  此时,外界或许多多少少对“公司糟糕的现金流”与“尉文渊的老本行”之间产生遐想。
  尉文渊熟谙资本市场运作方式,曾是名噪一时的“中国股市第一人”、上海证券交易所设计者和创建者和“上海滩三大证券猛人”之一。
  事实上,从幕后董事走向前台成为华锐风电的代理总裁,资本大佬尉文渊此次“出山”曾让业界颇为意外。
  作为股东之一的尉文渊,选择直接参与华锐风电的日常经营管理,在业界人士看来,应是华锐风电的投资方对目前公司的发展状况不太满意,不愿看到公司业绩继续低迷,而尉文渊的资历让他最终成为资方的代表。
  尉文渊“出山”,是要开始插手华锐风电的实际业务,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资本运作方面,业界颇多猜测。 
       一位风电行业人士则表示:“尉文渊并不是单纯的财务投资人,他对风电行业很有研究,现在的昆山华风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直接投资的。”
  “尉文渊直接负责公司的全面管理,预期会为华锐风电注入新的管理思路,引领公司走上新的台阶。”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曾认为。
  “两海”新战略面临困惑
  11月中旬,华锐风电高级副总裁陶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海上风电在中国会有非常大的潜力,华锐将会侧重于海上风电市场。
  “研发投入还要有基本保障,我们仍在坚持5MW、6MW、10MW风机的研发。”陶刚说,“这是为产业恢复性发展做准备。”
  在业内人士看来,大功率机组正是海上风电的必备条件。然而,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则认为,因海上及沿海风电建设成本和维修成本较高,大规模建设的可行性不是很大。
  与“海上”剧目上演的同时,尉文渊或许已把眼光定格在“海外”。
  事实上,在国内市场骤冷的环境下,作为华锐的主要竞争对手,金风科技[5.02 3.29% 股吧 研报]、广东明阳却在积极布局海外。
  11月28日,金风科技宣布,其海外最大风电项目澳大利亚Gullen-Range风电场正式启动建设,项目包括17台1.5兆瓦和56台2.5兆瓦金风直驱永磁机组,总容量达到165.5兆瓦。此前7月,市场一度传言明阳风电将收购全球风电领域的风电机组制造商龙头维斯塔斯。
  对于发力“海外”,长期关注华锐风电的长江证券[7.97 6.13% 股吧 研报]证券分析师刘元瑞在研报中称,华锐风电海外拓展取得一定成效。但公司与美国超导悬而未决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仍是公司海外拓展的最大隐忧。
  然而,在主要竞争对手纷纷布局海外或表达意向之际,华锐风电能否经得起海外市场的诱惑?
  对此,林伯强认为,尽管已有不少设备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但因风电机组运输困难等客观因素,风电设备制造商的立足之本仍是国内市场。 
      基地或重新整合
  近期,相关部门释放的一系列信息,似乎预示着前期降温的风电市场即将解冻。
  9月26日,国家发改委核准甘肃省酒泉二期300万千万风电计划,此前该计划曾被一再搁置。对风电设备商而言,酒泉二期的获批是否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
  “据我了解,华锐风电这次可能拿到了20万千瓦的订单。”11月28日上午,国内另外一家风电设备制造企业酒泉基地的一位管理人员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按3.0兆瓦的机组算,20万千瓦也不到100台,如果放开了干,他们可能不到一个月就干完了,(后面)没活干,他们依然只能裁员,这也是设备商必须面对的产能过剩的困境。
  一家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高管坦言:因前几年持续的产能过大,而去年市场突然“刹车”,目前国内风电设备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已非常明显,2012年的产能大概仍有30%~40%是过剩的。
  “制造商只得纷纷降价,华锐的设备价格就一降再降,价格战打得厉害。”一家风电设备制造商的人士向记者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酒泉调查时获悉:2009年时,风机价格曾在6000元/千瓦,而目前国内的风机价格在4000元/千瓦左右。
  在经历一系列资金窘境后,之前被业内认为价格战打得最凶的华锐风电,将何去何从?
  此前,华锐风电副董事长陶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正在精简流程,以适应当下的市场环境。华锐风电酒泉基地一位人士则向记者表示:除北京总部外,公司可能会将国内的生产基地进行重新整合。   前几年,面对不断高涨的风电行情,华锐风电在国内多个省市以及海外大规模建设风电基地以及子公司。
  如今,面临风电“严冬”,“野蛮式”扩张的后遗症逐步显现。目前,“整合基地”的传言并没得到华锐风电的正面回应,这是否会是尉文渊将要使出的“第三招”?人们只能拭目以待。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