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山西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规划:全面推进高效清洁燃煤机组建设(全文)

添加时间:2016-12-30 11:37:04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累计下降45%以上,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得到初步控制。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高碳产业比重逐步下降,低碳产业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能源消费结构逐步优化,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逐年提升,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逐年下降;高碳产业低碳化改造深入推进,工业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大幅降低;低碳建筑和低碳交通推进顺利,充分发挥试点示范作用,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的氛围基本形成;森林碳汇建设逐步加强,碳汇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国际低碳技术创新基地基本建成;统计核算、评价考核制度得到健全,低碳试点示范不断深化,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基础能力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基本匹配。

 

2.主要指标

 

与国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指标相对应,结合《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山西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3-2020)》,主要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和增加碳汇等方面,合理确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指标,具体见表1。

 

表1 山西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指标

 

 

注1:天然气包含煤层气。

 

注2:需根据《山西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重新调整指标。

 

注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两项指标需与国家下达目标对接。

 

注4: []为五年累计数,且为目标值,不为实际值;*为2014年数据。

 

三、重点任务

 

(一)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按照绿色发展要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将低碳发展作为新常态下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动力。严格控制高碳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推进低碳产业“支柱化”。以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减碳的最大驱动力,实现结构性减碳,构建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产出为特征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1.严控高碳行业发展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要求,积极有效化解落后产能,严禁审批钢铁、水泥、电解铝、炼焦、电石等新增产能项目,新建项目要实行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依法开展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顿,加大淘汰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落后产能力度,为技术领先、附加值高的低碳产业腾出发展空间。

 

对高耗能产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其他产业按先进能效标准实行能耗强度约束。进一步提高新建项目准入门槛,研究制定重点行业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优化产品结构。优化工业空间布局,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结合主体功能区划和生态红线的划定,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准入负面清单,鼓励高碳行业通过区域有序转移、集群发展。

 

2.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根据我省目前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新兴产业发展状况,集全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促进竞争功能,将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打造成为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15%左右。

 

高端装备制造业。贯彻《中国制造2025》战略,紧扣“创新驱动、布局优化、两化融合、绿色制造”发展要求,着力提高制造业质量和效益,以重点企业、园区、技术、项目为依托,建立先进装备制造研发设计平台,构建高效完备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服务体系,加快提升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动车整车、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煤机制造、电力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将我省建设成为全国装备制造产业重要基地。

 

新材料产业。以精深加工和提升附加值为方向,以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五大领域为重点,加快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节能环保产业。围绕煤炭、煤层气和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节能减排,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修复等重点工程,大力研发推广低碳先进技术,重点培育先进装备和产品,促进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发展。

 

新能源产业。大力培育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探索推广智能电网、多能互补、储能等多种技术创新,形成风电、光电、煤层气发电等多轮驱动的新能源供应体系。

 

3.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紧抓产业转型升级和“互联网+”发展机遇,放宽市场准入,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市场转型升级,着力推进公共服务模式、商业模式创新,推进重点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扶持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努力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制定“互联网+专业领域”发展规划,推动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跨越发展,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工业、农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力争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7%,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中部地区文化旅游强省、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

 

文化旅游业。以互联网+旅游和资本运营为手段,探索推进旅游业与金融、互联网融合发展,提升旅游业资源和要素整合集成能力和模式创新能力。建设全省旅游基础信息资源底层数据库及数据存储应用智能化管理平台。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景区配套设施低碳环保水平,鼓励应用可再生能源、新型建材和新能源交通工具,强化低碳宣传教育,打造低碳旅游路线和品牌。

 

现代物流业。科学规划布局全省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重点打造中部、北部、南部三大现代物流业密集区,推进物流通道建设,完善物流配送网络,提升物流企业发展水平,促进物流园区、物流基地高标准、低碳化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物联网第四方物流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数据共享,通过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的融合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物流信息化和物流技术装备现代化、标准化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推广节能型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实现物流运输环节低碳化,提高电力、压缩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鼓励建立囊括全供应链和全物流环节的能源效率评估体系,识别主要耗能环节,有效降低物流环节能耗。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