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我们一直在讲科学技术要落地。您这里所说,是一种合作模式?
李芳柏:是的。我们作为科学工作者把技术转让给企业,由专门具备核心技术的污染治理的企业和种植的农户打交道,或者有土地经营权的合作社或者企业与我们直接打交道,通过技术转移才可以做。
但这些的实现还都是要有前提的,什么前提呢?首先我们要进行转让技术,而这个要大面积推广利用的技术和产品是需要先进行认证的,目前这块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证体系,也就是科学家拿出的一套技术,需要由比如农业部进行一个技术认证,认证之后才可以进行大面积使用,其次,在使用过程中,企业也需要有一定资质,首先它是获得大面积土地经营权的合作社或者企业,才能得以专家授权转移技术。这样具体运行中,出现问题,比较好把控,也才能达到产业化体系。
▼ 问:这也是您一直在强调—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与产业体系需要结合?那么对于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认证,目前可有实际操作?
李芳柏: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体系与产业体系是需要相结合的。但这个治理技术必须通过认证。我们国家农业体系的管理,比如我们国家的化肥、农药,如果大规模的使用,必须是通过农业部的认证的,但是我们国家对于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技术和产品,这个认证体系是缺失的,比如现在会有一些产品,它是不是具有治理农田重金属的功能是不知道的,大家只是在试。所以技术一旦没有评判的标准,没有认证的体系,这个技术就会乱。
因为我们国家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近两年才开始,这个管理体系还没有完整建立起来,如果真想把技术落地,还需要制定行业的标准,把产品认证的体系建立起来,这样技术产品落地的时候,才会有标准可依,才可以健康运行。
对于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这个产品要认证成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产品的话,那么首先原理是要讲的通的,然后,产品技术是可控的,产品是通过大规模验证的,是有了这些验证之后,才能进入推广的。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而目前从技术规范,产品的标准,认证的标准、流程,现在是缺失的。那么这样的话,现在整个体系,只是我们在做研究,在做示范,在做推广,那这样的话,也会让企业不知如何下手,不知道该怎么做?因为这里面的技术还是很专业的,企业不知如何做,科学专业技术也不能很好地落地。
所以对于综合性的可大面积推广的技术,必须要通过一个体系认证,让它进入市场,才可以推行。
对于这个整体,我的观点就是首先控源,源头控制好了就是保护,否则你再治理,源头依然如故,那治理是没有用的。然后治理前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后进行对应的技术选择。前面的基础工作做扎实了,后面的治理技术就可以与产业体系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到地块中。
▼ 问:您目前的科研动态和团队所进行的工作,能否给我们介绍下呢?
李芳柏:我们整个团队,是以铁的氧化还原为核心来做研究的,像我们课题组有几个重要的项目,一个是铁的氧化还原和砷的关系,另外一个国际合作重点项目,主要是研究铁的氧化还原和镉的行为的,我们都是从化学观点来做研究。我们整个的思路是从金属的,以铁循环为核心,与砷、镉的生物低化学循环这个关系,怎么来降低它的有效性,这个主题来进行的研究。比如说,以镉为例,我们怎么通过铁的氧化还原能够去研发通过调控微生物,能够把土壤pH值调控的更高一些,把镉的有效性调控的更低一些来进行的。我们在研发技术的时候,就把镉和砷考虑在一块,我们叫做镉砷同步污染阻控。你不能治理镉的时候把砷的含量又提高了,因为它们有些行为是相反的。他两者的行为是相反的。目前,我们团队是围绕课题组的几个项目在进行研究工作。
▼ 问:要祝贺李所长,您在前不久拿到了国家重点专项项目,接下来您和团队有怎样的计划呢?
李芳柏:我们这个项目一共18个单位,实际我想通过这个项目,进行扩展,把其他省份纳入进来,也就是把我们的研究,比如阻物体系就丰富了很多,把蔬菜、小麦也放在里面了,我们十二五也研发了一些产品能大规模使用,能与农业部门互动起来,所以我们希望能把我们的技术形成一个行业的标准。能在认证的环节,能把技术形成一个体系,能与产业相结合,能通过五年,形成一个真正的体系,不仅仅是写几篇文章而已,也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事情。我们希望能真正形成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体系,形成生产链。
▼ 问:建立这样一个体系,它的意义在哪?
李芳柏:建立这样的体系,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能结合的话,也许有一天,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就不需要政府投钱来做这个事情,它可以社会、企业来做这个事情。因为有标准了,另外它有需求,有了这个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之后,只要有需求,企业就会去做。企业现在是无从下手,研究所和大学,只能说把技术研究出来,把技术推出去,但是怎么真正地落实到地里去,必须要企业来进行,或者是农业经营者来做这个事情。所以我们需要把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结合在一起,要真正建立起来这样的一个体系,才能让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得到有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