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5年中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
资料来源:中电联
电力供应主要特点有:
一是水电投资连续两年下降,水电发电量较快增长,设备利用小时保持较高水平。“十二五”期间水电新开工规模明显萎缩,随着西南大中型水电项目相继投产,年底全国主要发电企业常规水电在建规模仅有3200万千瓦,全年水电投资同口径同比下降17.0%,已连续两年下降,预计未来几年水电新增规模较小。年底全口径水电装机容量3.2亿千瓦,发电量1.1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设备利用小时3621小时,为近二十年来的年度第三高水平(2005年、2014年分别为3664和3669小时)。
二是并网风电、太阳能装机及发电量快速增长。主要受2016年初风电上网电价调整预期影响,2015年基建新增并网风电装机再创新高,年底全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1.3亿千瓦,“十二五”时期风电爆发式增长,累计净增容量近1亿千瓦;全年发电量18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8%,利用小时1728小时、同比降低172小时。近几年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极大促进了太阳能发电规模化发展,东部地区分布式光伏在加快增长,西北地区光伏大基地呈规模化增加,这是“十二五”期间新能源建设发展的亮点。受当地市场需求疲软、消纳压力较大等因素影响,西北、东北部分风电和太阳能比重较高省份“弃风”、“弃光”问题比较突出。
三是核电投产规模创年度新高,发电量高速增长。全年净增核电机组600万千瓦,年底核电装机容量2608万千瓦、同比增长29.9%。“十二五”时期,核电装机容量净增1526万千瓦、年均增长19.2%。全年核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7.2%,设备利用小时7350小时、同比降低437小时。
四是火电装机大规模投产,发电量连续两年负增长,利用小时创新低。全年净增火电装机7202万千瓦(其中煤电5186万千瓦),为2009年以来年度投产最多的一年,年底全国全口径火电装机9.9亿千瓦(其中煤电8.8亿千瓦、占火电比重为89.3%),同比增长7.8%。全口径发电量同比下降2.3%,已连续两年负增长。火电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创1969年以来的年度最低值4329小时,同比降低410小时。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持续下降,主要是电力消费增速向下换挡、煤电机组投产过多、煤电机组承担高速增长的非化石能源发电深度调峰和备用等功能的原因,此外,火电中的气电装机比重逐年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火电利用小时。但是从火电占比、机组出力、负荷调节等特性,以及电价经济性等方面综合评价,火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基础性地位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变。
2015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火电机组供电标准煤耗315克/千瓦时、同比降低4克/千瓦时,显著超额完成国家《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确定的2015年325克/千瓦时的规划目标。
五是跨省区送电量增速大幅回落。2015年,全国跨区、跨省送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8%和-1.8%,增速同比分别回落10.3和12.6个百分点,跨区送电量增长主要是前两年投产的特高压直流工程新增送出,如锦苏直流、宾金直流、哈郑直流送电分别增长8.2%、32.7%和92.7%。南方电网区域西电东送电量同比增长9.8%。三峡电站送出电量同比下降12.0%。
六是电煤供应持续宽松,发电用天然气供应总体平稳。国内煤炭市场需求下降,煤炭供应能力充足,电煤消费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电煤供需总体宽松。全国天然气消费需求增长明显放缓,天然气发电供气总体有保障,气价下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天然气电厂经营压力,但仍有部分气电企业亏损。
三)全国电力供需进一步宽松、部分地区富余
2015年,全国电力供需进一步宽松、部分地区富余。东北和西北区域供应能力富余较多,华北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略宽松,华东、华中和南方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宽松、部分省份富余,省级电网中,山东、江西、河南、安徽个别时段存在错峰,海南8月前电力供应偏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