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添加时间:2016-10-17 11:06:07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4.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4.1 用于CO2捕集的高性能吸收剂/吸附材料及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研发用于CO2捕集的新型吸收剂/吸附材料,建立规模化制备方法及生产技术;研究CO2吸收/吸附过程的工程放大规律,开发强化CO2吸收/吸附分离的技术和关键设备;开发CO2吸收/吸附全系统集成优化及匹配技术,并进行工业试验验证和应用。

 

考核指标:开发2种以上可满足工业应用的新型吸收剂/吸附材料,CO2捕集率≥90%,CO2浓度≥95%;建立CO2捕集示范装置。

 

4.2 膜法捕集CO2技术及工业示范(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研究用于CO2捕集的膜材料合成和制备技术,并开发出适用于大规模CO2捕集的高性能分离膜材料;研发用于CO2捕集的分离膜组件及成套装备;建立工业示范装置,对膜捕集分离烟道气中CO2的全过程进行优化及系统评价。

 

考核指标:建立高性能膜材料规模化生产线,CO2渗透速率不低于500GPU,CO2/N2分离因子不低于70;工业示范装置CO2的捕集率≥90%,CO2浓度≥95%。

 

5. 工业余能回收利用

 

5.1 高温固体散料高效余热回收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研究高温(400-1000)℃固体散料(粒度0.1-15mm)余热回收过程中气-固耦合能质传递强化方法;研发适用于粒度和产率宽范围变化的高温固体散料余热高效蓄存与回收转换的节能工艺;研发余热梯级回收、能质品位提升的技术与设备;研发对粒度、温度和产率变化有良好适用性的成套装备及系统,并进行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应用示范装置规模≥200吨散料/日,余热回收利用率≥70%,考核运行时间≥200h。

 

5.2 液态熔渣高效热回收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研究液态熔渣干法粒化两相流动及成粒特性,研究粒化熔渣冷却相变换热及物相演变特性;开发液态粒化熔渣余热高效回收及物料品质调控技术和工艺,开发高效可靠、结构紧凑的新型熔渣粒化及其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熔渣干法粒化及余热高效回收和利用系统集成技术及成套装备,并进行工业示范。

 

考核指标:工业示范装置规模≥200吨/日,熔渣余热回收率≥70%,粒化合格率≥95%,渣粒玻璃体含量≥90%,考核运行时间≥200h。

 

6. 工业流程及装备节能

 

6.1 高效节能气体制备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研究提高空分流程中氧氮分离效率的方法;研究优化氧、氮、氩等气体产品的变比例气体分离新工艺与新技术;研究分子筛空气纯化系统低温余热利用与节能降耗关键技术。

 

考核指标:空分系统综合制氧平均单耗(含用户侧压送能耗)≤0.6kWh/Nm3;氧气放散率降低2%以上;空气纯化过程余热回收率≥30%。

 

6.2 全氧/富氧冶金高效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研究全氧/富氧冶金还原系统的节能新工艺,开发高效喷吹冶炼技术及装备;开发空分系统变负荷控制和输配管网智能动态调控技术;开发全氧/富氧冶金煤气的CO2高效脱除提质技术;构建以全氧/富氧冶金为核心的高效清洁生产系统,进行工业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金属还原单元直接能耗比传统还原工艺降低30%;燃尽率≥90%,还原组份浓度≥90%;全氧/富氧冶金煤气的CO2脱除率≥90%;示范考核运行时间≥200h。

 

6.3 工业锅炉节能与清洁燃烧技术(应用示范类)

 

研究内容:研究工业锅炉系统节能及网络化远程监测技术;研发工业锅炉低温余能高效换热技术及装置;研究燃煤工业锅炉燃料提质、炉内NOX和SO2控制技术;进行高效低排放的工业锅炉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建成5座以上20-65吨/小时燃煤工业锅炉节能减排集成技术示范,锅炉热效率≥90%,NOX原始排放≤100mg/Nm3。

 

7. 数据中心及公共机构节能

 

7.1 公共机构高效节能集成关键技术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研究公共机构建筑被动式与主动式能源优化协调耦合技术,开发多能源利用系统优化配置方法,建立被动式与主动式能源供应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发多能源利用系统高效运行技术和优化运行工具,开展多能源协调高效利用系统应用示范与效果评价;研究公共机构建筑机电系统综合效能调适技术,研发适用于新建和既有建筑的调适技术体系,开发适用于公共机构建筑的调适标准、高效调适检测与诊断等软硬件工具,开展机电系统综合效能调适技术应用示范与效果评价。

 

考核指标:开发2种及以上多能源协调高效利用系统并应用示范,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达30%以上,较“十二五”公共机构碳排放量平均水平降低15%以上;开发机电系统调适工具2项,暖通空调系统能效比(COP)较公共机构现状提高15%以上。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