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我们有机会超越国外汽车,谁曾想会被人钻空子,导致钱没有花到应该花的地方,导致技术进步也不大,拿不出来一台可以跟特斯拉同级别性能的纯电动车,在国内找不到。国家花费了几百亿,钱不知道到花到哪里去了,让我们做技术的感到很心寒”,湖南科霸动力电池(科力远子公司)总工程师匡德志告诉界面瘾擎记者:“补贴其实是给整车厂,给运营公司,并没有直接把钱给到电池生产企业。整个过程中,我们实际上受到整车厂的挤压,利润情况不是很乐观。”
第一届新能源交通政策论坛上,工程院院士杨裕生教授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其指出:“现在国家对企业的补贴很高,但没有细则要求。车企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所以对电动汽车的进步和市场化没有起到作用。”
对此,杨裕生提出,国家“十三五”期间对于电动汽车的补贴需要设定上限,发放权不应该是四部委,而是由国务院来直接管控。此外,他表示,各车企2016年的汽车销量构成中,新能源车必须占1%以上才能获得补贴。杨裕生解释道:“这样就能促使企业主动生产合格的、优质的电动汽车。”
其提出的另一点建议是:未来对于每千瓦电池的补贴费必须小于每个千瓦的市场价格,“例如现在锂离子电池是1700百块钱左右一度电,现在补贴1800元,这就给了企业赚差价骗补的机会”。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进行着“大跃进”式的发展,发展得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繁荣表象下的核心技术空洞和大量资源的浪费。试图借助新能源潮流而实现“弯道超车”的企业也应该知道,弯道往往也是最容易翻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