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轰动效应”下的新能源发电时机商榷

添加时间:2016-05-06 12:07:25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则表示,此次甘肃事件背后反应的就是一个利益协调的问题。现在能源供给还是一个行政区划,就是各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我不指望别人的电来满足我们自己的需要,我一定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这是我们大部分地区的一个思想。但是,按整个中国的发展,特别是我们能源的匹配,我们做不到。”

 

在利益纷争公开化以及相关部门积极发声的助力下,此次甘肃千亿风电基地停摆事件获得了极大的关注,但这能否真正有助于事情的解决,还不得而知。

 

就在此次事件报道后不久,有媒体称,国家能源局已叫停甘肃、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宁夏、新疆等省(区)新增新能源项目建设规模,待弃风限电有效缓解后另行研究。

 

从目前的各种信息来看,即便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在新能源“限电”的问题上,可能也处于一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因而只能推出类似上述先行叫停新增新能源建设项目的“下策”。

 

不过,暂停新增项目的持续时间的长短,将决定着其影响会否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扩散。甚至还有可能会使得新能源产业告别目前的高速增长。这种可能性,并非不存在。

 

有业内人士则认为,在“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地方“各自为政”也将是必须适应的“新常态”。又加之目前所处的宏观经济放缓的大环境,以及电力供过于求的行业态势,地方政府肯定会基于自身的考量发展新能源,这背后将涉及到更多的利益协调问题。

 

因此,在利益冲突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仅寄望于舆论或者其他的压力,可能不但“无济于事”,甚至还会适得其反。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