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河南农田土壤污染现状及主要工程措施

添加时间:2016-04-08 11:43:54 来源:土壤环境修复联盟

 

农田土壤污染修复的主要工程措施

 

土壤污染的工程修复主要包括客土、换土和深耕翻土等措施。客土法和换土法在日本已经取得比较成功的经验。修复治理的工程费为30万美元/hm2,耗资巨大。在耕地资源紧缺的地方,推广有很大局限性。

 

土壤淋洗。土壤淋洗技术是通过淋洗液把土壤固相中的重金属转移到液相中,从而达到去除重金属的目的。在工业场地土壤污染的治理中有应用实例,但在农田土壤污染修复中很难应用。

 

电热修复。电热修复原理是向汞污染土壤通入热蒸汽或用低频加热的方法,促使其从土壤中挥发并回收再处理。方法工艺简单,对于土壤中具有挥发性的污染物,如汞和有机污染物,热处理法可将其有效地从土壤中清除。但该方法能耗大,操作费用高,且易使土壤有机质、土壤水和土壤肥力遭到破坏,实践推广应用也受到很大限制。

 

微生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修复效果好,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微生物修复的专一性强,其活性与温度、水分、氧气、pH值等土壤环境条件紧密相关,但该技术也仅仅通过改变土壤中重金属形态来降低重金属的有效性,往往需要与植物修复等其他方法配合施用效果较好,开发应用仍不成熟。

 

植物修复。到目前为止,植物修复是唯一能够减少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一种成本低廉、对环境友好的方法,其优势是人们有目共睹的。植物修复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筛选和培育对重金属具有超常规吸收和富集能力的植物,种植在污染的土壤上,通过植物把土壤中的污染物吸收起来,再将收获植物中的重金属元素加以回收利用,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二是选育农作物抗性品种,阻断土壤污染物进入食物链,实现对污染土地的安全使用,规避土壤污染物风险,也是长远而有效地治理和利用被污染土壤资源的一条重要途径。

 

化学修复。化学修复是利用一些改良剂,与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如改变土壤的pH值、阳离子代换量等理化性质,经氧化还原、沉淀、吸附、络合、螯合、抑制和拮抗等作用来钝化土壤中的重金属,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活性,达到污染治理和修复的目的。化学修复作为一种原位修复技术,简单有效、成本低廉,见效快,能够用于大面积的污染农田,且易于实施,特别是对于重金属轻度污染的土壤,修复效果明显,并得到广泛应用。

 

比较上述六种修复技术,适用河南省农田土壤修复的技术为植物修复、化学修复。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河南省针对土壤污染的控制与修复会取得更多的成效和进步。(赵鹏 作者系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新闻链接:

 

“十三五”我国将治理修复1000万亩受污染耕地

 

新华社记者从两会期间提交全国人大审查的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全文中,摘取了未来五年中国计划实施的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其中包括:开展1000万亩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复和4000万亩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

 

全国土壤污染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中重度污染耕地有5000万亩,此次纲要草案中的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复和风险管控很可能就是针对这些受污染耕地开展的,但目前还判断不出被划入1000万亩治理修复的是什么样的耕地。

 

大面积耕地污染是我国特有的问题。根据中国环境修复研究院的大数据分析,除我国大陆外,公开资料显示日本和台湾地区是全世界仅有的个别开展耕地污染修复的国家或地区。

 

以现有资料看,国际上应对耕地污染的措施均以保障粮食安全为最终目标,实际措施以“换新”(客土法和翻耘法)为主,以“调控”(水分调节和调整种植结构)为辅,“修复”(植物修复和洗净法)则尚处于研究、试验或小规模应用中。

 

客土法非常昂贵,粗略估算每亩花费折合人民币达数万元,洗净法与之基本相当。我国在广东、广西、湖南等多地开展的耕地修复试点情况显示,受耕地修复成本也在3万-5万元每亩,也有的达十几万元每亩。按此计算,治理修复1000万亩耕地,需要3000亿-到5000亿元或更多。4000万亩风险管控的成本尚难以估计。

 

我国耕地污染面积大,财政资金有限,污染治理投资回报机制更是连成熟的设想都未出现,这两种方法只能考虑在污染最严重的耕地上局部使用。同时,考虑到耕地土壤的种植功能必须保持,以石灰为主要药剂的钝化法也存在导致土壤板结、盐碱化等问题。植物修复尽管还存在一些现实中的难题,仍是耕地修复值得期待和努力的方向。我国在这方面领先于世界水平。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