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骗补 新能源汽车业内心照不宣的秘密

添加时间:2016-04-07 11:59:39 来源:法治周末

 

高额补贴诱使部分企业去骗补

 

不少专家指出,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突飞猛进,而拉动这一市场飘红的最大动力是政府的补贴。从2009年开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其中最大的政策红包就是补贴。2009年至今,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上的补贴已经超过了150亿元。

 

目前,在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中,包括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两大部分,地方补贴又包括省、市、县、区等多级补贴。国家补贴的对象是直接给付到汽车生产企业,地方补贴则有的给付到汽车生产企业,有的给付到汽车生产企业的用户。

 

法治周末记者在走访时也发现,高额补贴是不少消费者购买纯电动车的原因。

 

“这款车——比亚迪(002594,股吧)秦EV300补贴11万元后,只付15万多元就可以了,与传统燃油车相比,其性价比还是很高的。”在北京北苑东路一家比亚迪4S店,前来看车的王先生如是说。

 

该门店的销售人员刘先生在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新能源车型时,也着重强调补贴的力度——一辆车补贴11万元。

 

然而,在贾新光看来,正是这样的高额补贴,使得一些“吉姆西”企业产生了骗补的行为。

 

“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能盈利的基本没有,主要都是靠政府补贴来弥补亏损。”贾新光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项目专家组责任专家孙逢春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比较大。许多车企前期进入新能源市场需要投入资金非常大,因此当然希望能通过补贴政策来获得更多资金去覆盖成本,所以肯定会有个别企业是出于逐利的目的。

 

补贴制度存疏漏

 

在孙逢春看来,除了利益诱惑外,之所以出现新能源骗补行为,说明国家在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方面存在尚需优化之处。现阶段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是上牌即给补贴的方式,在未来可以采取上牌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之后有了一定的运营里程后再给予一定比例补贴的方式。其实这种补贴方式国家一直在推进,但是政策的出台需要时间,因此可能会让个别企业钻了政策的空子。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之所以出现骗补的行为,主要还是补贴制度不完善和监管不够所致。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