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滤芯污堵物检测
为进一步确定污堵原因,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污堵滤芯进行了微观检测。将刚取出的污堵滤芯保持湿润状态密封后送至检测机构,检测时剪取折叠过滤膜约3cm×4cm大小,展开后按照过滤膜工艺结构将三层滤膜分开,分别用扫描电镜对各层进水侧放大观测,用能普仪对污堵物质进行元素分析。图2、图3分别为第一层(表层)、第二层放大250倍后的扫描图像。

第一层(表层)为进水层,过滤精度相对最低,从放大图像来看表层过滤纤维间孔隙清晰,附着物极少,基本没有堵塞现象。对其附着物进行元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元素为C、O、Si、Al,所占质量分数分别为27.56%、38.52%、25.13%、1.89%。
第二层过滤孔隙较第一层要小,在纤维孔隙间有较多的丝絮状附着物。对丝絮状附着物进行元素检测,结果为C、O、Si、Al所占质量分数分别达57.81%、16.53%、10.21%、2.87%,碳元素占大多数,推断丝絮状附着物主要为有机物。
图4和图5为第三层分别放大250倍和5000倍的扫描图像。

与前两层相比,第三层外观上颜色有变化,呈黄绿色。图像显示第三层过滤孔隙更小,纤维孔隙间丝絮状附着物非常多,基本占据50%以上孔隙空间,附着物形貌特征与第二层类似。对丝絮状附着物元素检测结果为C、O、Si、Al所占质量分数分别达到58.94%、26.92%、5.28%、4.03%,碳元素占大部分。
扫描电镜观测结果表明,滤芯过滤膜内部确实存在异物附着情况,主要发生在过滤膜第二层和第三层,尤以第三层最严重,附着物几乎占据了大半孔隙空间,应是导致过滤器压差高的直接原因。附着物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碳和氧元素质量分数占70%以上,另有少量硅、铝元素。从元素比例判断,滤芯内部附着物主要是有机物,结合被检滤芯有较浓的腥臭味,出水侧表面呈现黄绿色斑块,可以确认微生物污染是造成滤芯堵塞的主要原因。
保安过滤器滤芯受微生物污染反映了预处理阶段杀菌灭藻处理不够彻底。理论上在预处理系统各环节设备都存在微生物污染风险,细砂过滤器滤料表面出现绿色黏泥表明这一风险确实发生,活性炭过滤器虽未取样检测,但从细砂过滤器污染严重程度来看,发生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很大。
4、微生物污染原因分析
微生物几乎在所有地表水都存在,但零星的微生物未形成菌落,并不构成微生物污染的威胁。导致微生物污染发生的因素很多,如水源、温度、季节、处理方式、运行条件等。就该电厂来说,发生微生物污染主要是杀生处理、运行方式、季节因素、系统缺陷几方面综合作用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