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秀洲开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新模式
浙江嘉兴市秀洲区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列入十大民生实事工程,目前采用的BOT模式治理农村生活污水项目,将使近2.5万户农户直接受益。从农户接户工程——化粪池建设——厨房隔油池建设——管道收集建设——处理终端设备建设——后期运行维护的整体打包建设。
“只有把管网建设养护和终端运维管理统一由一家主体负责,才能避免推诿、扯皮,确保治污系统运行高效。”秀洲区农办副主任沈海泉介绍道。
考虑到农村污水具有量多、面广、较分散;单点污水水量规模小;水量和水质的波动大等特点,该项目采用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模式。对于农居相对密集的农户,污水经化粪池停留后,经管网进入一体式处理终端就地处理,部分对于城镇、工业喷水织机污水管网覆盖500米范围内采用集中收集接入污水管网处理,污水处理主要采取A20的工艺,该工艺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适合本地农村环境。
项目后期运行维护将采用“互联网+”的模式,利用物联网、户台加人工的模式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处理站点进行实时监控,建立污水收集处理自动报信系统,将水量、电量、风机、水泵等运行情况发送至相关管理人员,做到全天候监控管网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提高维护效率,减少运维管理人员,及时对事故预警做出反应,有效减少运营成本。 【详情点击】
广东罗定苹塘镇建设首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
广东罗定苹塘镇良官村委龙塘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已于1月份动工建设,成为苹塘镇首个开工建设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该工程总投资170万元,管网覆盖良官一、二和龙塘三个自然村,受惠人口共180户800多人。污水处理站在设计时实行雨污分流,采用“厌氧+缺氧+接触氧化+沉淀+过滤”为主体的处理工艺,日处理常规生活污水60吨,有效提高水资源的二次利用率,预计4月份投入使用。
该工程建成后,该村的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改变农村村容村貌,将进一步有效防止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引起的环境污染,大幅度提升美好乡村水资源利用效率,也将对美好乡村水环境综合整治、促进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详情点击】
无动力厌氧污水处理系统助力农村生态建设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以农村污水治理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农村环境质量,努力推动农村生态建设,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乡村普遍应用的污水就地生态处理技术,在全县110个农村中心村因地制宜建设无动力厌氧污水处理系统。
与建设污水处理厂比较,无动力厌氧污水处理系统有几大优势,这个系统工程投入小、运行成本低,能够解决农村污水处理厂“建得起、用不起”的难题;工程占地少、管网集中、受惠面积大,可以解决山区农村较为分散,大部分村庄生活污水无法接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的难题,而且工程简便,选址较易、几乎无需运行费用。
“通过建设无动力厌氧污水处理系统,水塘得到了清理,周边的环境都得到改善。污水处理池建好之后,流出来的水很清澈,而且没有臭味。特别是把这个系统设计成花园,村民多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大家都高兴。”谈起村里建设的这个污水处理系统,建城镇地心村村书记赞不绝口。
据统计,目前郁南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33个,惠及6299户农户30030人,按规划110个中心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全部完工计算,将有21000多户、10多万人受惠;每年可减少直排江河污水400多万吨。 【详情点击】
广东阳江市打造农村污水处理样板工程
广东阳江江城区白沙街道大岗村的一处湿地,美人蕉不惧寒冷,或黄或红的花开得正艳。这并不是一处天然的湿地,而是该市为处理农村污水建造的人工湿地——氧化塘。
对于较为分散、人口较少的镇和农村,建设污水处理厂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经过研究,市环保局根据该市农村实际,采用“污水就地生态技术”,建设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污水。“与建设污水处理厂相比,人工湿地有四大优势。”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人工湿地工程投入少,运行成本低,其次,工程占地小,管网集中,受惠面积大,而且工程简便,选址较易,更关键的是,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B标准。
工程介绍,整个工艺流程分为“生活污水—格栅池—沉砂池—水解酸化池—布水管—人工湿地—集水管—排放池”。“最复杂的还是人工湿地。”他说,先要在原土上铺一层特殊的防渗膜,然后从下到上分别为黏土、大碎石、小碎石、种植土。
在湿地上种满菖蒲、美人蕉和再力花等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污水进入人工湿地后经自然沉淀、沙石层过滤,油脂等被微生物分解,营养物被湿地植物吸收,水质则得到净化。
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该市村镇人口少、分布广而分散、排水管网不健全、经济力量薄弱等特点,将继续推动24个建制镇的现有污水出口低洼地建设生态型污水处理设施,打造该市农村污水处理样板工程。 【详情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