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能源互联网对智能用电水平提升的重要作用
能源互联网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产业经济布局和能源生产消费模式,以此推动我国能源行业体制的变革,提高我国能源行业的整体开放程度。电力作为重要的二次能源,是实现各能源网络有机互联的枢纽。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将会最大程度地推动当前我国电力工业体制改革进程,加速相关政策措施的完善以及智能电网等技术手段的研发速度,从而促进我国新型电力工业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能源互联网能够保证分布式可再生电源和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接入。一方面,能源互联网能够实现各类型分布式可再生电源,储能设备以及可控负荷之间的协调优化控制。做到“横向源—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控制”,从而平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间歇特性对局部电网的冲击。另一方面,能源互联网能够促进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在能源互联背景下,电动汽车作为一种分布式储能设备,将能够与电力系统更好地对接,从而优化系统运行,提高交通运输系统以及整个经济社会的低碳化水平。
能源互联网能够提高需求侧管理精细化和用户用电个性化水平。基于高度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在能源互联网背景下,售电企业能够针对不同电力消费群体的用电习惯进行分析,来制定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用电服务模式,同时用电客户也将有更多的用电模式选择。一方面,提高售电企业的需求侧管理精细化水平,对不同用户的不同用电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控制。另一方面,提高客户用电的个性化服务水平,客户能够根据供电企业提供的精细化差别电价和自身用电需求,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调整自身的用电行为。
能源互联网能够推动广域内电力资源的协调互补和优化配置。面对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逆向分布的格局,未来我国能源互联网的电力网络结构应该是大电网与微电网相结合的形式,各个区域各种形式可再生能源都能够通过能源互联网柔性接入,从而进一步推动广域内电力资源的协调互补和优化配置。
三、“互联网+”行动带来的电网领域技术革命
当前我国正处在能源革命的关键时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突出了互联网在经济结构转型中的重要地位,报告明确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报告引发了各行各业对互联网行业的极大关注,预示着我国能源行业发展将要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未来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将贯穿相关行业业务的主线。
能源行业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引领者,智能电网是“互联网+”的具体体现,“互联网+”必将给电网带来技术应用、服务模式、发展理念等方面的变化。“互联网+用电=智能用电”。智能用电可实现3个10%:能效水平提升10%;用电降低10%;削峰填谷10%。智能用电是用技术手段引导客户消费行为,为客户提供能效服务,使得客户合理用能,明显提升能效管理水平,实现“节能+智能”。在这种趋势下,客户与电网的互动将变成现实,电器智能化使用水平也将得到普及。“互联网+”将使电网领域的创新技术应用飞速发展,体现在五个方面。
电力云技术应用将成为电网管理的技术关键。云安全终端系统,简称云终端,是传统个人电脑的换代产品,采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桌面上的瘦终端超越了传统个人电脑主机在网络可达的范围,可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终端设备都可访问用户自己的桌面系统和文件。未来,随着电力移动终端应用的明显增长,云安全终端系统将是大势所趋。电力移动终端应用将有明显增长。电力移动终端可直接面向电力营销服务、客户用能服务、电力安全巡检外勤作业终端等方面。此外,电力通信、电信运营及移动互联技术的统一可信通信APP——“来电”已成功应用。它可提供即时消息、语音通话、视频通话和多媒体会议等服务,可提高电力通信安全性和沟通效率,降低通信成本约20%,并解决跨地域通信难等问题,实现“需求导向、事件驱动、五级联动、全员协同、透明互动”的新型移动互联网工作模式。互联网基因将贯穿电力的各个环节。这方面现在已经有所体现了,比如电力装备智能化,现在很多电力装备都已经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就是在原有基础上加一些可通信设备。此外,电网可视化和运行、运维网络化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信息安全业务将成为电网中信息通信产业中的重要环节。互联网与电网融合产生的电网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由于电网的特殊性,互联网与电网融合将产生电网独特的安全特点。农网、大数据传输网、移动虚拟专网将随之出现。电力网络架构将发生变化,电网未来会建一张自己的无线专网,通过通信的全覆盖和运营商的合作,在线上支持各种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