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发展如何破解“结构关”?
中电联数据显示,2015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15亿千瓦,公用变电设备容量31亿千伏安,成为世界上发电装机规模、电网规模和电能消费规模最大的经济体。然而,发电机组利用小时数却创1978年以来最低,其中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比2011年降低976小时。
随着经济转型和发展动能转化,高耗能用电增速回落,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增幅将处于中低速区间。“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发电机组年平均利用小时数明显下降,部分地区较大规模煤电面临清洁排放与发电定位调整的考验。”中电联常务副理事长杨昆表示。“化解电力产能过剩,要优化电源结构,严格控制电源新开工规模,合理压缩投产规模,集中消化现有过剩能力。”杨昆说,同时,要优先开工水电和核电项目,促进电力结构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
他还指出,要努力提高调峰电源比重,加快抽水蓄能等调峰电源建设,鼓励有条件煤电机组改造为调峰机组,建立调峰辅助服务电价机制。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何勇建表示,在“十三五”期间,要更加注重能源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进程。比如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扩大天然气消费,大力推广电能清洁替代等。
除部分地区电力过剩外,电力行业的绿色发展也对电力企业运营提出了更高要求。专家表示,水电弃水、风电弃风等问题引起社会关注。环保投入增加、电价下降、成本刚性增长等因素综合影响让电力企业经营压力加大。
何勇建说,“十三五”期间,既要夯实化石能源供应基础,又要大力推进非化石能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包括积极发展水电、安全发展核电,集中与分散并举发展可再生能源等。
与会专家还表示,要转变电力发展方式,除优化电源结构和促进新能源发展外,还应积极稳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通过加快建立电力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等推进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