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国家出台的扶持光伏行业发展的政策涵盖了从宏观到微观,从规划到管理,从中上游产品加工到下游电站建设等全领域。所有的光伏产业扶持性政策,表面看促成了装机总量变化,背后却是推动一个产业质变过程的重要力量。
可以说“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光伏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融资难和弃光困局待破
展望“十三五”,虽然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将会继续向好,但在整个行业蓬勃发展之下,像融资难、弃光等问题却依旧困扰着整个行业。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能源行业的代表和委员们会像往年一样,围绕着各自的行业提出一些问题和观点,如何解决融资难和弃光的问题仍将是光伏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
从融资方面来看,由于我国光伏企业产品建设周期长,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回报预期不确定、存在较大风险,银行严格控制对光伏项目的贷款发放,一些中小光伏企业更难获得银行贷款。
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多数光伏企业融资成本在8%左右,部分企业甚至高达10%,而境外融资成本多在3%~5%左右。
高额的融资成本使得我国光伏企业成本较高,大幅侵蚀企业利润,严重制约光伏制造业的技改和新技术产业化。
从弃光方面来看,2015年全年全国累计光伏发电量392亿千瓦时,弃光电量约80亿千瓦时,弃光率约为20%,在甘肃一些地区则达到31%。目前严重的弃光问题已经极大影响了光伏发电产业的积极健康发展。
如何解决目前困扰光伏行业发展的两大难题?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相关专家告诉记者,可以借鉴美国光伏融资思路,将光伏电站视为金融产品,可借助融资租赁、与信托产业基金合资、定增等方式快速做大规模,同时随着行业配套政策的完善,通过资产证券化实现更加快速扩张;弃光方面,可以加强输电通道和配电网建设,促进可再生能源外送,扩大消纳范围,尝试建设更多储能电站解决弃光问题。
另外,在“光伏领跑者”计划的引导下,我国光伏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将进一步加快,随之而来的将是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到时将会抵消电价下调和限电带来的影响。
“十三五”期间,我国光伏产业虽然面临各种发展瓶颈,但随着国家支持光伏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以及国内光伏市场的不断完善成熟,相信影响光伏产业发展的各种瓶颈应该能得到逐一破除。同时实现今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的光伏发电新增装机1500万千瓦的目标应该也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