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的治霾思路是精细化治理
北青报:对重污染应急,环保部要推统一的预警标准,这有什么好处?
陈蒙蒙:从地方的角度,我们呼吁国家出一个统一的标准。最典型的比如去年重污染,京津冀地区有些地方发红色预警,有些没发,参差不齐。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自主权给了地方,你这里的标准到这个级别才能发,他的标准到那个级别才发,这是标准的差异,如果能有统一的标准,采取一致措施才比较好。
老百姓也有攀比,他这个红色预警出台了,他小孩是不需要上学了,我怎么还要。还比如减排,一个企业在天津能生产,在河北就不能生产。所以最好统一到一起,各方也都能比较好地理解这个措施。
北青报:治霾方面,源解析工作开展很早,但公众似乎还没看到它的作用?
陈蒙蒙:源解析还是很有作用的,它对精准治理、搞清方向很有必要。要有源解析,还要有源清单。源解析只是告诉你汽车贡献多少、燃煤贡献多少,这可能对我们弄清大的方向,在某个区域发力有帮助。源清单则是有的放矢,知道各种源的布局、总量如何。
目前,青奥会、阅兵期间的空气质量保障还是一种相对大范围的管控,哪个贡献大就让哪个减排,让钢铁、烧结、燃煤锅炉这一类企业减量,这就是源解析的结果。如果源清单出来后,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控制点源。
北青报:源清单是只有南京在做,还是全国都在做?
陈蒙蒙:全国很多城市都在做,这个算大气十条的要求。未来的治理,比如“十三五”的治理思路是越来越精细化、越来越有针对性,应急式的、会战式的、普遍砍一刀这样的办法,紧急情况下会用,但更多情况下我们立志于中长期治理。
北青报:为什么要做精细化治理?
陈蒙蒙:治理是有成本的,不能大规模治理,要考虑社会成本、经济成本。所谓精细化治理,就是以最小的成本、最能控制的成本,来达到我们想要的治理成本。精细化治理,是有的放矢的治理。
环境治理对经济的影响不是很大
北青报:最近有观点说雾霾跟偷排有比较大的关系,您怎么看?
陈蒙蒙:现在对企业违法打击力度这么大,应该说绝大部分企业是不敢偷排,少部分有没有?应该有,是存在的。要说偷排、执法不严,个案肯定有,但不能放大到宏观,说这就是污染的成因。
所谓偷排引起雾霾,或者排放总量跟我们测算的不符到颠覆基数的程度,我觉得不可能。小范围的偷排,不至于对全国的雾霾造成影响。我们现在检测到pm2.5的下降、空气质量的改善和总量的减排基本是一致的,是正效应。
北青报:去年治理环境的力度很大,但也出现了一种声音,说治污影响经济,比如临沂治污。
陈蒙蒙:临沂治污,是依据环保法在做。后来媒体也证明了,治污对推动转型升级还是有好处的。在我看来,逃掉环保成本的企业,也不会在市场上有长久的生命力。我们是要环保和经济相辅相成,就是要把握一个节奏,违反环保法的企业,一定不能让它生存。影响到老百姓健康和民生的企业,绝不能因为几个简单的数据就让它生存。我们一直讲,环保倒逼转型,没有环保倒逼,可能就没有转型,倒逼之后,在新的起点上有更好的发展。
北青报:但是在经济下行期,如何度过这样一个阵痛期?
陈蒙蒙:经济总是在波动,现在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所谓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不是说我们就要取消环境治理计划。我们的治理是精细化治理,很少大范围一刀切地处事,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应该有一点,但并不是很大。这个情况下,我们肯定要考虑局部的区域的承受能力,治理计划里的项目还是应该坚定不移地推进,这样能催生一批新的产业,比如环保产业,反过来又支撑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