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整车企业的电池“骗补”,实际上更导致了中国电池市场一些低质、低技术含量的电池企业能够存活,对电池性能要求并不饥渴。“补贴本身出发点是好的,但走偏了。”
电池产业本身的发展状况,开始令国家相关部门担心。科技部对电池发展是有目标的,去年2月,发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明确要求2015年底轿车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达到200Wh/kg。因为三元动力电池的功率密度为190wh/kg,而磷酸铁锂电池的功率密度为120wh/kg,这使得众多车企将目光纷纷转向三元锂电池。
现实状况是,电池技术的不成熟让三元材料电池发展与市场严重脱节,强行推广应用到市场上,可能导致严重的事故。
今年年初,工信部明确表态,暂停三元锂电池客车列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原因是我国三元材料电池起步晚,用于客车的安全性开发和验证还不够。而现实差距是,发达国家生产的三元材料电池,应用已经相当成熟。
扶持机制应奖罚并重
电动汽车产销成为全球第一大国后,中国的电池产量也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5年全国锂离子电池行业累计完成产量同比增长3.04%。产量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福建、天津、江西、浙江、湖北、上海、云南、山东等地区,10个地区完成产量占全国的93.88%。
电池需求的大幅增长,使去年下半年出现过电池“供不应求”的状况。“很多电池企业去年收益还可以,但这种行业状况未来很难持续,因为整体上看,中国电池行业还很混乱。”山东一家电池企业负责人说。
目前,中国电池行业依旧小工厂遍布,技术水平和工艺都很落后,散乱差没有根本性扭转。这种状况是伴随着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发展的,政策引导可能是改变它的一个重要要素。
2月24日,在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措施,以结构优化推动绿色发展”作为首项议题,提出对动力电池根据性能“以奖代补”。
中国缺少规模化的研发和生产机构。工信部部长苗圩称,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决定了整车的性能、质量、安全等各方面成败,工信部联合了行业内外九家企业,目前已经投入5亿元资本金,正在组建动力电池研究院或者动力电池研究研发平台。
“以奖代补”政策根据动力电池性能、销量等指标对企业给予奖励,突破了原有利用研发项目经费的方式进行补贴。“通过扶持研发项目,很难对参数等进行公平评价,但销量指标是一个好的方式,因为销量是一个市场竞争结果。”上述电池研发人士称。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销量也可以作假,就像已经曝光的车企“骗补”一样。“政策总会有不完善的地方,关键是违规成本太低,如果处罚能让相关方付出惨重代价,比如违规就罚到它倒闭,问题就解决了。”上述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