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靠价格优势,国内整机商夺得了本土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那么在更加注重全生命度电成本的海外成熟市场,才是国内整机商竞争力的真正“试金石”。
近年来,不少国内整机商都提出了国际化和拓展海外的战略,但实现却不断地提醒我们,离真正地国际化我们还有很遥远的路。
第三,业内一直有个争论,是轻资产的专业化风电整机商更具成长潜力还是具有综合集团背景的风电整机商更具发展潜力?
从历史脉络来看,维斯塔斯、歌美飒、苏司兰等轻资产的专业化风电整机商曾经风光无限,但从近两年的状况来看,具有综合集团背景的风电整机商如通用电气、西门子等上升势头更猛。甚至在最近的一轮的并购潮中呈现出这样的现象:轻资产的专业化风电整机商或抱团取暖,或联姻综合性能源集团。
反观国内,无论是当年的华锐风电,还是今日的金风科技,或是远景、明阳,表现出色的大多是轻资产的专业化风电整机商。
有一种极端观点认为,这些年来我国的风机制造能力除了容量的提升外,缺乏颠覆性的技术创新。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业内主要制造企业都是轻资产结构的发展模式,系统集成研发能力不足。这一推断未必完全合理,但也表明,轻资产的专业化风电整机商有其自身优势,也有与生俱来弱项。若要获得持续稳健发展,今日表现出色的这些轻资产专业化风电整机商还需扬长避短。
最后,做强才是对中国风电整机商的真正考验。
近年来,中国巨大的经济体量、高速地增长步伐,催生了能源领域诸多第一。与此同时,“大而不强”也成为中国产业发展通病的一个标签。从某种意义上说,做大是必然,做强才是对中国风电整机商的真正考验。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在风电制造环节,中国企业和世界巨头在技术研发领域基本能够保持同步,差距日益缩小;而更明显的差距,则体现在稳定性,体现在运行业绩和积累的经验。
此外,作为风电整机商而言,当今市场对其的要求,不仅要做一个合格的制造商,还要扮演好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的角色。服务能力的强弱也是衡量风电制造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参照系。
爱之深,责之切。我们并非否定中国风电产业取得的成绩,而是期望风电产业拥有更光明的未来。令人欣慰的是,对于这些里程碑式的突破,相关企业表现出了低调、冷静和理性。只有认清自身、认清对手、认清差距,中国风电产业才能走得又稳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