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二:光伏组件成本下降 大规模发展光伏电站成为可能
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产业在《可再生能源法》及配套政策的支持下快速成长。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基础设施及工艺技术都相对成熟的太阳能电池制造产业,太阳能电池产能、产量也已越居全球首位,太阳能电池成本不断下降,也已经在国际市场形成了较大的竞争优势。在太阳能电池制造产业规模化发展同时,太阳能电池成本也实现了快速下降,使得我国具备了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的条件。
据了解,光伏产业链的组成是:晶体硅-硅片/硅棒-电池组件-应用系统。光伏产业的整个链条分为:上游的硅料、硅片环节;中游的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的应用系统环节。从产业结构来看,光伏市场呈倒金字塔型,涉及的企业数量依次大幅增加。从利润结构来看,上游的硅料生产获利最高,下游应用端的收益也非常稳定。中间端电池片和电池组件的附加值较低。
2012年~2013年,由于多晶硅价格的滑坡,我国多晶硅企业面临了巨大的亏损。虽然目前价格回升导致行业回暖,但产能的恢复多半集中在保利协鑫、大全新能源、特变电工等少数大型企业手中。
虽然前几年,全球性的经济不景气让我国多晶硅企业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多晶硅行业的优胜劣汰,进一步提高了行业企业集中度。行业企业集中度的提高促进了企业规模生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多晶硅成本大幅度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光伏电站的发展建设。
据统计,2015年下半年光伏业增速达20%以上。全国先后确定了30个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包括浙江嘉兴光伏高新区,安徽合肥高新区。在成片的厂房屋顶,覆盖的“小黑板”随时可见。
对此,业界普遍认为,在国内建立自己的太阳能电池终端市场,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也能够使国家逐步摆脱对欧美市场的依赖,有效规避“双反”风险,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2015年,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数据为这一观点提供了现实依据:数据显示,2015年,光伏新增装机约10.5GW,同比增长177%,其中地面电站约为6.5GW。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990万千瓦,同比增长161%。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158万千瓦,各地都出现抢装热潮。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推出《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加强沿线各国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因此不仅国内市场增势喜人,国外市场也表现不俗。2015年,中国主要光伏产品出口额达到100亿美元。而且,预计日本、美国将会成为我国光伏业体量较大的市场,英国、印度和智利也或将会成为我国光伏业的新兴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