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外主要电池企业技术水平先进,尤其是动力电池一致性较好,使用寿命长,能满足整车要求,但成本较高。销售量已超过200万辆的丰田Prius采用镍氢电池,在欧洲保用8年,在美国保用10年,电池成本约为15~21元/Wh。
(3)国外汽车巨头和专业汽车配件公司纷纷选择与专业电池公司合作,利用电池企业的电芯专业制造能力,结合自身整车或配件的电控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共同开发动力电池系统。如丰田和松下组建了PEVE公司,博世和三星组建SBL公司,日产和NEC组建AESC公司,JCI和SAFT组建JCS公司等,这一动向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4)政府重视动力电池与相关材料的研发,积极投入巨资资助企业开发。美国2009年投入24亿美元支持电动汽车的研发与产业化,主要涉及动力电池、材料及系统等。日本计划从2007年起,5年内投资245亿日元,用于研发车用动力电池。
(5)国外企业投入巨资扩大动力电池产能。日本企业如AESC计划投资1000亿日元,三洋计划投资800亿日元;美国企业如JCS计划投资2.2亿美元,A123计划投资6亿美元,以扩大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规模。
(6)国外相关机构和企业已启动下一代新型动力电池开发项目。日本于2007年启动“发展新一代汽车和燃料计划”,目标是2030年后,将动力电池的质量能密度提高到日前的7倍,成本降低到目前的1/40。
3.我国发展现状
(1)动力电池材料
a.我国动力电池主要原材料资源丰富,产业化发展有保障。
动力电池主要原材料资源包括锂、石墨、稀土、铅等,这些资源在我国都有丰富的矿藏,都位居世界前三位,为动力电池产业化提供了有效保障。
b.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已实现国产化,产品性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负极材料主要包括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和MCMB中间相碳微球等,产品基本覆盖国内市场,部分产品销量已进入全球前三位。
c.磷酸铁锂材料生产企业众多,能满足动力电池使用的较少。
国内有一百多家企业能制造磷酸铁锂材料,但只有少数厂家的产品能基本满足车用动力电池要求,且尚未完全解决产品稳定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