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事特集团已经在全国设计规划并建设了很多充电网设备和大型充电场站,如陕西西安市城市充电网、江苏常州大型智能充电场站、湖南益阳大型智能充电场站、东莞城市充电网和大型智能充电场站、四川泸州城市充电网等已经开始正式使用,业已设计规划并开始筹建的城市充电网、大型智能充电场站还有数十家。”何思模说。
除了争相布局,各公司在产品研发方面也展开激烈竞争。在第四届北京国际充电站(桩)技术设备展览会上,特锐德正式发布的CMS主动柔性智能充电系统,可以将电池充电的安全性提高100倍以上、电池使用寿命延长30%左右,这是对汽车充电技术的又一次颠覆性创新。该公司建立了电气技术层、智能充电层、云平台层的三层结构,以“无桩充电、无电插头、群管群控、模块结构、主动防护、柔性充电”的技术特点开发新产品。
其他公司在产品研发创新领域也不甘示弱。何思模介绍说,交流充电设备方面,他们已经做到从3.5KW到42KW的功率提升,还研发了轻巧简便的便携式随车充电机,随时随地移动充电;直流充电设备方面,除了传统的一体式直流充电桩,易事特还设计了分体式设备解决方案,为客户节约设备成本的基础上,更便于客户或运营机构方便快捷地统一管理、合理分配资源,直流充电功率更是从10KW提高到300KW,实现了大功率直流快充。
此外,能科股份提供“互联网+”充换电全集成方案,飞宏科技、富电科技等研发了“移动充电宝”产品……各公司正从起初的布局地域、开拓疆土,逐步向高精尖产品研发领域展开竞争,多家公司争做“桩”家。
有待破冰
虽然公司进入充电桩市场热情很高,但不容回避的是,整个行业依然面临不少挑战和发展瓶颈,开拓思路、破解困境势在必行。
记者采访的多位企业高管、专家学者认为,目前充电桩企业主要面临盈利模式尚未清晰、没有实施统一的标准和认证、充电终端推广受阻等重重关卡。
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尚处于初期起步阶段,不少企业认为新能源汽车所占市场份额过低,而充电桩建设投入大、成本高,盈利模式是困扰企业的一大“拦路虎”。
在张勇看来,目前企业充电服务盈利较为困难,消费者对于充电服务费用较为敏感。“因为公司全部免费投建充电终端,短期内不可能实现盈利,而充电终端的价格昂贵,需要特来电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崔群坦言。
“目前来看,公共充电桩的盈利情况并不明显,现在各家充电桩企业更多是在‘跑马圈地’。”北汽集团相关人士建议,充电桩企业可以借“互联网+”的东风,向互联网企业多多学习。例如,把充电桩当成“流量入口”,以便掌握越来越多的充电桩信息,集成支付功能(类似于支付宝),打造成充电网、互联网、车联网“三网融合”的整合型资源共享平台,这样便可以衍生出更多的商业盈利模式,未来想象空间巨大。
除了盈利模式上的困境外,这些企业也对充电桩没有实施统一的标准和认证充满苦恼。“由于功率大小不一,高功率的充电桩不能给低功率的汽车充电,否则容易造成汽车损坏;而由于接口不同,充电线不兼容、插不上插头也是瓶颈问题。充电桩的制造标准多样,缺乏统一规范,给新能源汽车在充电领域带来一系列问题。”张勇说。何思模则建议,相关部门要在充电基础设施认证和监管方面,尽快形成统一的标准,以便实现互联互通;同时,也要加快建立车桩兼容、规范兼容的示范区,逐步在全国进行推广。
“此外,在充电终端的推广方面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崔群举例说,前期老百姓对电动汽车了解不多,相应地对充电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也不高;物业部门由于利益诉求、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人员协助等原因,也缺少积极性;电力接入、审批流程周期长,延缓了建桩效率。“目前的解决办法是,与小区物业等合作,多做一些电动汽车的试乘试驾活动,帮助大家了解电动汽车的优势。同时,采用车、充并举的方式,以优惠的价格租车、卖车,带动充电桩的快速推广布局。”崔群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