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方式的“不同”
尽管众多国内外企业均有参与,但他们所展现的“充电蓝图”却不尽相同,有需要电动汽车停驶的静态无线充电,以及“边走边冲”的轨道式无线充电,甚至铺设于整条公路的无线充电道路。
以如,中兴研发的无线充电技术是通过电磁感应进行电力传输,和传统充电桩、充电站不同,供电线圈(充电板)被埋在停车位或者公路的下面,整个充电系统只有充电板和车辆底部的接收板,当带有受电线圈(接收板)的电动汽车开到充电板上方时,无线充电即可开始。高通在第二届电动方程式世锦赛中展示的新一代Halo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与之类似,采用的是静态无线充电形式,利用磁共振效应对纯电动或混合动力汽车进行非接触式充电(无线充电),在充电时,车主需将其车停放在充电板上。
不过,在11月初举办的第17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中,上海交通大学却展示了其“电动汽车边走边充蓄电技术”。当带有受电线圈的汽车沿着“轨道”行驶时,铺设在道路中的供电线圈会通过电磁感应把电能传输给受电线圈,以实现“边走边充”。
无线充电离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近,上期我们谈到无线充电与普通充电有何不同,这期将会着重介绍各种无线充电方式的优缺点。
静态无线充电:停车才能充电
静态无线充电和传统充电桩充电类似,需要将充电板固定在地上,才能进行停车充电。不过,相比于传统充电桩,充电板基本上可以节省2-3㎡地面面积。而且,无线充电板的电力引入是靠埋在地里的电缆来完成,在减少布线空间的同时,还避免了因电线裸露在外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不过,静态的无线充电却始终脱离不了停车充电的壁垒。据长城汽车的相关人员讲,“这种静态的无线充电技术并没有完全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因为充电形式依旧是在固定位置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