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推动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化生产
互联网技术与工业先进智能控制技术、新型智能机器人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的深度结合加快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柔性化,使智能化的自主生产成为可能:企业可以以大数据平台为基础,以柔性化生产为依托,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定制生产。
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如德国西门子安贝格工厂通过将流水线上的所有机器接入网络,实现了1000多个制造单元的通信交互,自动接取和组装零部件,生产的自动化运作程度达到了75%。再如青岛红领集团推出了国内首个服装个性化定制平台,通过将传统工业的标准化生产与客户大数据资源相结合,开展服装定制服务,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利润水平。
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人力成本比较优势弱化,产品附加值低等一系列问题,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的推行将从成本节约、效率提升、价值拓展等几个方面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提供有效途径。
一是推动有条件的工业企业进行生产流程的智能化改造,探索智能车间、数字化工厂等智能制造模式,全面提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
三是大力发展以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化成型和3D打印设备、新型传感器、智能化仪器仪表等为主体的智能装备产业,夯实智能制造的产业基础,加快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以“互联网+”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制造业服务化,是指制造企业由传统的生产和提供产品为中心进而转为提供产品、服务和综合解决方案,满足客户个性化消费需求的过程。制造业服务化不是“去制造业”或单纯地转向生产性服务业,而是制造企业实现价值增值、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始于上世纪60~70年代。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制造与服务融合的步伐加快,特别是近年来,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衍生出一系列附加值更高的服务化新模式和新业态,加速了制造业服务化的进程。
目前,全球制造企业提供的服务类型除了产品研发设计、系统解决方案、维护和支持、安装和运行服务等服务模式,还有许多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服务模式,如实时化的在线监测、远程诊断、在线运维服务等等。
如全球知名轨道交通设备企业阿尔斯通,通过全流程、全层次、全产品生命周期的信息化服务模式,提供集成控制中心、列车自动保护、无人驾驶、信号设备切换、乘客信息等一系列解决方案,目前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已成为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
再如我国装备制造龙头企业陕鼓,从提供能量回收发电设备、压缩机、鼓风机、汽轮机等专业设备向同时提供以互联网数据中心为基础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转变,开展实时在线服务,大大拓展了利润空间。
为使我国制造业尽快摆脱长期以来价值链的低端锁定,建议:
一是加快建设工业“物联网”和“务联网”,打造高效的智能服务网络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