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显示,鄂尔多斯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人均水资源仅736立方米,而大同地区水资源同样严重缺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15.8立方米,为全国人均的12%,远小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界限。
事实上,在原煤产业发展遭遇瓶颈的现实困境下,山西和鄂尔多斯加快了煤化工发展的脚步,而项目用水也多数取自黄河水。
“引黄入左工程是中海油煤制气项目的前提,7月24日,山西省发改委已经批复了取自万家寨水利枢纽的引黄入晋工程北干线左云县供水工程。按照目前的情况,完全可以满足用水需求。”左云县水务局负责人介绍称,左云供水工程向中海油项目及左云县工业和城镇生活供水,年供水3600万立方,工程估算总投资13.7亿元。
无独有偶,中海油煤制气项目所在的鄂尔多斯大路工业园工业用水也使用的是引黄水源,同样来自万家寨水利枢纽。
“大路工业园的用水,主要引自由万家寨水库来的西线引水工程。”准格尔大陆工业园管委会负责人表示,万家寨水利枢纽位于黄河北干流托克托至龙口峡谷河段,左岸隶属山西省偏关县,右岸隶属内蒙古准格尔旗,总容量8.96亿立方米。每年向准格尔旗供水2.0亿立方米,向山西平朔、大同供水5.6亿立方米,向太原供水6.4亿立方米。
“不断抽取黄河水,将对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主任任向春表示。
前途未明
“中海油已经向国家环保部提交环评报告书,国家环保部正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审批,相关情况请及时查阅国家环保部官网。”中海油新闻处回复称,“环保政策是国家根据环境现状以及变化趋势制定的,所有相关公司都应严格遵守。下一步中国海油将继续按照国家环保部的要求做好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
现实中,早在今年5月,北控集团鄂尔多斯4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中海油大同4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就已经上报环保部审批,但3个月时间过了,其结果仍未公布。
“环境政策趋严的情况下,煤化工项目已全面进入环境‘高压区’,而首当其冲就是作为煤化工最大工艺板块的煤制气。”一位不愿具名的环评专家透露,环保部已经连续多次开会讨论上述项目,会上多位专家提出质疑,认为“除了项目选址有待商榷,项目环评所提出的某项排污指标也有异议。”
另据消息称,北控集团鄂尔多斯4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环评报告已经被环保部发还,要求重新修改。
而就在稍早前的7月16日,环保部发布公告,不予批准伊犁新天2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山西潞安180万吨煤制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至此,今年的煤化工项目环评“闯关”,无一通过,业界为此震动。
对此,中海油新闻处表示:“环保政策是国家根据环境现状以及变化趋势制定的,所有相关公司都应严格遵守。下一步中国海油将继续按照国家环保部的要求做好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
环保部环境评估中心专家周学双坦言,目前被否项目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项目选址和污染排放上,“如果不能很好处理这两个问题,煤化工项目的环评审批将面临很大困难。”
“我们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项目组的人都在等上面的消息。”负责北控煤制气项目环境评估的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一位张女士表示,“正在积极地修改调整,但什么时间能完成,最终结果如何,完全不清楚。”
多位分析师表示,不断缩减资本支出的中海油,面对煤制气项目巨大的投资体量,将承受不小的压力,“如果环评不能顺利通过,煤制气项目的前景将很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