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模之刮骨疗伤篇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临海市奔小康的道路,但同时也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对此,临海市坚持以治污为突破口,坚定不移推行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关停并转等形式,淘汰落后产能,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创模让古城更美丽
推进重点区域污染整治。2011年全面关停水洋化工区内化工企业;关停黄礁岩头工业区块1家化工企业,整治提升3家;2014年关停淘汰市区周边恶臭项目,实现主城区告别医化恶臭。持续推进医化园区环境污染整治,淘汰重污染项目50余个,兼并关停企业13家,投入4.6亿元全面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建设企业污水pH、COD、流量等主要指标在线监控和刷卡排污总量控制系统,建成30多套RTO废气末端处理设施,建成膜技术深度处理装置18套,实施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改造工程等。
开展重点行业整治。先后开展了铅蓄电池、电镀、金属熔炼、印染、造纸、制革、化工、彩灯、眼镜等行业污染整治,共关停500多家污染企业;建成东部电镀园区,8家电镀企业搬入生产。2014年,对列入四大行业(印染、造纸、制革、医化)整治的68家企业,关停21家,整治提升47家。启动地方特色产业环境综合整治,淘汰关停低小散、环保不达标企业,其中关停30多家休闲用品企业,关停50多家彩灯企业。2015年重点推进眼镜行业大整治,至7月底,共开展了14次专项执法检查行动,检查眼镜生产企业664家,责令停产整改379家,查封20家,立案处罚49家,移送公安3件。
建立联动执法机制。建立了法院、检察院、纪委、工商、公安、环保等部门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实行环境信息共享制度,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2014年开展了4次“零点行动”、5次“斩污除患”雷霆行动,移交公安案件26起,刑拘38人,行政拘留14人,判决6起案件,判刑17人,2015年以新环保法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强化环境执法,保持打击环境违法的高压态势,至6月底共判决环境污染案件6起,11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完善环保考核机制。强化环保“一票否决制”、“第一前置权”等强制手段,大幅增加镇(街道)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中环保分值,促进环保工作有效落实;结合杜桥镇等省级中心镇、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等发展需要,将部分环保审批、监管等职能下放,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更好地落实环保监管工作。
探索建立网格化管理新机制。以政府主责,行政管理操作为主,环保部门及相关部门执法为支撑,构建覆盖全区域所有污染源的环境管理工作网格。全市分四级网格,从市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到社区、村环保员,上级网格负责下级网格的监督、考核及下达工作任务。环保局按四级网格需要,提供工作计划、执法支撑,通过网格建设和职责明确,形成全市人人参与、政府主导、职能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
创模之水环境治理篇
以“‘重整山河’的志气、破釜沉舟的决心、铁腕推进的措施”,积极推进水环境治理。饮用水水源地牛头山水库常年保持一类水质,市区7个监测考核断面,通过实施沿河企业达标整治,全部达到水功能区要求。
积极保障饮用水源安全。进一步完善水质自动监测体系建设,实现库区水质监测全覆盖,建设了3处水质自动监测站,其中两处为水库上游入口处浮动式水质自动监测站;开展两轮饮用水水源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整改隐患点30多处;投入200万元改造了牛头山水库及备用水源的原有隔离防护设施;开展引用水源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应急供水保障能力。自2011年开始对牛头山水库上游4个镇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共计发放财政补助2800余万元。
铁腕推进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组织开展沿河200米范围内工业企业废水排放情况摸排,共计排摸594家企业,全面规范环保管理,对非法违规企业进行立案查处;对没有落实环保要求的,进行限期改正;对监管不到位的企业,重新制定监管计划,加强监管,确保重点企业得到有效管理。2013年共立案处罚108家,2014年立案处罚140家,2015年上半年立案处罚120家。
率先推行“河长+警长”联动治水模式。实行“一河一河长、一河一警长、分工负责,统一协调”的工作体制,警长配合河长做好污染水体构成及分布状况统计、涉水矛盾纠纷排查,涉河违法犯罪、治水联动处置、动态管控巡查等具体工作,合力开展水污染治理。
推进城区河道水质提升。投入1.8亿元实施东大河东段治污工程、市区河道生态补水项目等26项河道专项整治项目,进一步提升市区河道水质;完成安装城区考核河道视频监控点18只,利用智能系统对河道进行监控;投入2300万实施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
开展养殖业污染整治。编制《临海市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2015~2020),积极引导养殖户开展农牧对接、生态养殖,共关停拆除禁养区和河道周边畜禽养殖场541家,发放补助资金840万元。在全省率先开展牛蛙养殖场关停专项行动,全面关停448家、养殖面积2311亩的牛蛙养殖场,对关停养殖户通过技术培训顺利实现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