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羊卓雍湖水电站完工,装机容量9万千瓦。
●2001~2011年,昌都金河、拉萨直孔、阿里狮泉河、
林芝雪卡和老虎嘴水电站相继投产。
●2011年12月,青藏联网工程建成投运。
●2014年11月,川藏联网工程建成投运。
发展
水电与地热并举,电力建设步入快车道
资源优势引导发展规划
在自治区成立初期,西藏电力人便明确了利用优势资源,科学规划电力建设的发展路线。1966年,西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工业厅发布《1966~1970年西藏地区电力工业发展规划初步意见》,提出“必须充分利用西藏丰富的水利资源,大力发展水电事业”的指导思想。
1975年,中央政府决定把羊八井地热田的开发列入国家“五五”计划重点工程,中央代表团赴藏参加自治区成立10周年庆祝活动时指出“要将建设羊卓雍湖水电站项目列入长远规划,同时尽快建设羊八井地热电站。”这为西藏自治区的电力建设勾画了清晰的发展蓝图。
1975年,在海拔4300米的羊八井地区,援藏技术人员与当地军民一起,克服交通不便、高原缺氧、生活条件艰苦等诸多困难,投入到羊八井地热电站的建设之中。从1975年开工建设到1992年全部完工,羊八井电站的装机容量从最初的50千瓦提高到了2.4万千瓦,在当时占拉萨电网出力的60%以上。羊八井地热电站不仅是我国最大的地热电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利用地热浅层热储进行工业性发电的电站,开创了利用中低温地热发电的国际先例。
1985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在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大会上宣布批准建设羊卓雍湖水电站。羊卓雍湖水电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该电站利用羊卓雍湖与雅鲁藏布江之间840米的天然落差和9公里的水平距离,修建引水建筑物发电,装机容量9万千瓦,超过了当时西藏自治区全区电力装机容量的总和。1997年,羊卓雍湖水电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从根本上解决了藏中电网长期缺电的问题,促进了拉萨、日喀则和山南三个地市电网的联网。该电站的建立推进了藏中电网发电设备、机电保护、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等的升级,树立了全区发电企业安全文明生产的标杆,为西藏电力战线培养了一批新一代的专业技术人才。
技术援藏加快电力建设
1989年8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能源部、国家能源投资公司形成了《关于加快发展西藏电力工业的商谈纪要》,明确了一系列支持西藏电力发展的方针政策,其中,技术援藏成为了加快西藏电力建设的关键。此后,国家及电力主管部门采用“换岗顶替、对口培训”的方式,累计选派进藏定岗人员近300人,投入援藏资金140多亿元,加强西藏自治区的电力技术改造,促进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人员队伍素质的提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93年11月,位于昌都境内的金河水电站的初期规划、勘测工作在西藏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的统筹安排下顺利进行。1997年,西藏自治区电力公司成立,金河水电站也成为第一个由西藏电力公司负责施工管理、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工程项目。该电站总装机容量6万千瓦,年发电量3.67亿度,于2001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
继昌都金河电站建成后,拉萨直孔、阿里狮泉河、林芝雪卡和老虎嘴水电站、拉萨过渡电源等一批主力电站相继投产,西藏电力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这一时期,西藏电网羊八井—拉萨、羊湖—拉萨、沃卡—山南泽当、金河—昌都、雪卡—林芝等输变电工程全部投运,羊湖与山南、羊湖与日喀则、拉萨与那曲逐步实现联网,电网覆盖面不断扩大,形成了藏中(拉萨、山南、日喀则、那曲)、昌都、林芝、狮泉河4个独立电网,电网电压等级也由最初的35千伏提高到了110千伏。
跨越
架设“电力天路”,雪域迎来新曙光
大电网延伸实现“户户通电”
早在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便确立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发展战略,要求各省(区市)积极推进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建设。
西藏位于自然条件恶劣的高原地区,“户户通电”的实现成为困扰西藏电力人的一大难题。2007年,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便把推进西藏“户户通电”工程建设确定为工作重点,着力推进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和改造工程,扩大电网覆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