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物联网时代下 智慧金融的变革与创新

添加时间:2015-09-01 16:42:44 来源:证券时报网

 

当然,从外部环境和条件分析看,智慧金融是建立在一个实时无缝对接的互联互通的物联网络系统,即各类经济社会部门极大O2O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获得极大满足和提升,并建构出一套避免信息孤岛,降低信息搜集成本,及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和促进信息对称性交易的制度场域,实现经济社会各类资源、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实时共享。

 

三、智慧金融的本质:金融服务生态化

 

从对智慧金融系统运作机理的描述中不难看出,智慧金融的商业模式不再以信用利差交易为主,而愈发倾向于中间业务的商业运营模式。智慧金融对资金供求双方深度开放,满足了投融双方的参与需求,即在智慧金融系统开展的金融服务中,用户的需求由过去的因变量逐渐前置为自变量,用户的参与使金融服务具有内生的响应-反馈机制,即实时动态的自我改进机制,从而更加迅捷便利地实现更替,使金融产品和服务实时贴近市场、贴近用户,因时而变、应势而变,成为贯穿整个金融生态系统的主要轴线。这使得智慧金融系统相对于传统金融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一是具有自学习和目标矫正的能力。从对信息的感知捕捉,到对信息的分析甄别和相关性分析,再到信息的执行、任务评价和学习系统等,每一个子系统都不再是简单地执行既定目标,而是在系统运作过程中实效地产生动态完善的迁移矩阵和模型,使金融服务具有动态完善能力,让金融系统的信息流、资金流、信用流、任务流等散放出智慧。二是海量数据的感知和匹配能力。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和物联设备的不断创新,催生了广义互联网上巨量数据的产生。这些数据都存储在互联网上每一台设备中,形成智慧金融发展的基础。智慧金融需要利用这些离散在互联网空间的海量数据,对其进行搜集整理,时序匹配,并分析数据的内在规律,提高金融服务机构对经济社会的敏感性适应能力,及实时应对能力和特定供需资源的匹配能力。三是具备广泛的互联互通能力。在互联网及物联网的不同节点之间,需要搭建起广泛的连接,形成一张包罗万象的巨型网络。这样的网络可以使经济社会不同部门的信息,做到动态实时的共享,使经济社会各领域间的关系变成基于各自专业服务能力的协同合作关系,专业的分工合作将逐渐跨越传统的产业链,向整个经济社会开拓蔓延,熔炼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从而有效降低产融间的信息不对称性,极大地提高产融粘合度。四是众包协作能力,这将有利于推进金融市场专业化分工的深度。当前金融服务面临的现状是客户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及金融服务的透明可视化,金融服务将不再是金融服务机构的封闭作业,而是金融服务的每个节点和过程都将通过众包协作共享化,金融服务受体深度参与到金融服务之中,并可审视金融服务的各个过程。从这个角度讲,未来的智慧金融实际就是在资金融通环节的共享经济,使参与智慧金融系统的不同的专业化服务组织,在信息和资源上相互共享,在服务流程上实现众包协作,进而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共同满足经济社会日益满溢的资金融通诉求。因此,智慧金融系统中各大专业化的商事主体不再是单纯的竞争抑或竞合关系,而是共生关系,整个行业也将成为一个有张有弛的生态系统。五是以人为本的用户体验,智慧金融让客户可以自主选择服务时间、服务渠道、并参与产品和服务的定制,从而既可以在线上线下全渠道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减少客户切换渠道的空间、时间成本,又可以提升客户的参与度,满足客户社交需求。

 

打造智慧金融体系,从技术方面需要将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三者共同结合以构成有机的计算和分析整体。物联网通过各种智能感知和识别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各类有效信息,并将信息传递到预定的接收处。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本质还是基于互联网扩展的O2O。物联网本质上是借助互联网技术、传感装备以及可穿戴设备系统等,通过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等技术分析,将各类生产和服务流程量化、可视化、可控化和。智慧金融的基础在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和广泛使用,通过无处不在的物联网,客户和机构可以快速地获取信息,而通过云计算技术,从大数据中分析出客户的需求分布特征,让金融服务更具个性化和动态匹配性。

因此,在数字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和数据算法等的共同作用下,智慧金融生态系统通过在产融各环节实现流程的透明可视和可控,使信息获取不再是一个告知-反应的过程,而是如同一个大超市,金融服务机构能够在这一互联互通的生态系统中自动采集信息,缓解和规避了信息被动获取所带来的委托代理成本和道德风险,从而使金融服务的质量更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的信息分析、甄别和运算加权及赋值等能力,以及众包方的协同能力。

四、智慧金融的实现条件

当然,智慧金融系统要真正发挥其智慧本色,首先,需要处理好金融系统中信息熵与条件熵的相互关系,换言之就是知识与权力的关系。一般而言,企业家是经济金融体系中的主要知识宿体,其承载的是信息熵,根据香农的信息熵定理,信息熵高,信息量就越大,系统就越复杂,就愈发无法用已知的知识推导未来,而高信息熵的系统就越容易产生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破坏性创造行为;反之,信息熵低,信息量就越小,系统就越有章可循,企业家精神和创造性破坏就会被权力的规制压制,产生创新压抑。

条件熵则是对权力作用于市场的一种度量。从智慧金融系统的角度看,信息熵与条件熵的协调有效、支撑约束有度非常重要,即权力规制给企业带来的条件熵,若权力对市场的内摄过高,企业从事商业活动所导致的交易和摩擦成本就高,企业家精神就容易被琐碎的秩序和规则所束缚。

因此,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条件熵若能保证程序正义和市场秩序的规范,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权力的关系,为市场交易营造理性王国的条件,市场就是高信息熵的,企业就可以通过试错式学习,充分地发挥创造精神,使金融由理性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从而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主旋律的重要支撑。

其次,智慧金融系统还需平衡好个性化的随需而变与个性化对市场深度折损的关系。以需求为导向的金融服务,一旦过度强调个性化将影响市场深度,而市场深度不够将抬高市场交易和持有成本,增加用户的资产久期化敞口风险,因此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与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一直存在不一致性。

这就需要把握好个性化的尺度,智慧金融系统所提供的个性化金融服务,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金融机构为特定用户量体定做自身独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而是基于金融服务风控的角度来体现个性化之特征和理念。即智慧金融系统的个性化,是基于个性化用户的风险偏好、风险可承载能力等,为用户设定个性化风险政策、风险缓释策略和风险目标等参数和要素,并基于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风险因子,风险敏感性和风险限定值等,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组合。

同时,构建这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组合的基础金融产品和服务,可以由标准化和可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组合而成,从而既保证为用户提供的金融服务是切合用户风控诉求的个性化金融服务,又可保证为用户提供的个性化金融服务的基础金融资产和服务是标准化的,具有较强的市场深度,使智慧金融系统为用户提供的金融服务能与用户不断变化的风险敏感性等实现实时动态匹配。

总之,互联网革命以来,智慧金融作为金融信息化的概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的普及也使智慧金融的基础得以建立,资金融通的渠道也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络。随着智慧金融内涵和外延的不断深化,构建智能生活平台、推动智慧应用革命将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智慧金融将结合硬件支撑、平台建设、应用开发、风险管理、服务维护等多个层面,真正实现实时动态,智能最优,风险可视,最终让金融系统的信息流、资金流、信用流、任务流等散发出智慧的光芒。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