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首创在新西兰和新加坡的两单海外并购估值都不低。2015年对新加坡ECO公司的收购中,从估值报告来看,以2014年净利润为基准的PE倍数高达32倍。
由此可见,首创的海外布局花了高价,并不是表面看到的在海外收便宜资产的概念。然而,目前首创股份自身的估值水平约在48倍左右,收购22倍和32倍估值的公司,仍然可以增厚公司的每股收益。
海外并购集结号正吹响
环保类海外并购标的规模整体偏小,技术类公司多,运营管理类公司少
中国在海外收购环保类公司是近3年才开始兴起的趋势。有数据显示,中国公司海外收购环保标的最早案例是北控水务于2013年3月收购全球知名环保公司威立雅在葡萄牙的资产。但严格来说,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海外并购,而只是承继了威立雅在当地的7个运营合同。
国内环保企业在“走出去”方面落后于其他行业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环保公司面临的国内市场呈“碎片化”,多由关系主导而非技术主导,购买海外先进环保技术的动力不强。
第二,环保技术很多是集成技术,“软技术”较多,目前中国企业对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技术还没有足够信心。
第三,中国公司对海外环保企业的认知不够,国际视野不够,对海外并购还没有想清楚,即对如何利用海外的先进经验指导国内环保企业发展还不明确。目前尚没有已经成功整合国外环保企业的案例。
因此,环保类海外并购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并购标的规模整体偏小,以收购技术类公司居多,运营管理类的公司偏少。
在首创连续两年以超高的估值完成了两项重大海外并购后,各种海外的环保标的出售方及卖方投行都盯上了首创。长期经验证明,越有经验的交易方日后继续进行海外并购的成功率会越高。客观来看,连续并购也更容易使并购的整合效应更好地发挥出来。
而需要警惕的是,并购中出价过高很可能支付了超过目标公司价值的价格,使未来的收益显著降低。从战略布局的角度来说,高溢价也许有非经济效益所能衡量的意义。
作者单位为摩尔金融
案 例
海外环保并购掀起热潮
2013年8月,河北先河环保收购美国的环境监测公司CES的51%股权,可算是近年来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企业海外环保并购的第一单。在先河环保之后,进行过海外同行业收购的A股环保企业只有国中水务、首创股份和永清环保。
2014年2月,国中水务收购了瑞典研发净水设备的上市公司Josab International AB的控股权,花费6527.343万元人民币,但截至2013年9月30日,Josab公司营业收入仅为77万元人民币,亏损266万人民币。2014年11月,国中水务与博天环境又共同参股了丹麦哥本哈根的AQP公司,这家公司在渗透膜研制领域拥有多项专利。
永清环保在今年8月9日刚刚宣布完成对美国土壤修复公司IST的收购。永清环保对媒体表示,由于收购金额未过亿元,未达到深交所规定的披露标准,因此本次收购未提交董事会审议和披露。
此外,国内一些非环保类的企业也开始出海收购环保公司:天保重装在2014年7月花费仅49.5万欧元收购了拥有污泥处理技术的德国CNP公司;而中联重科在今年6月宣布与曼达林基金共同收购意大利环保企业纳都勒公司,转型环保产业,双方共同投资金额为7500万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