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国调整能源结构奠定基础
记者:您认为,《能源法》的出台对当前的能源战略及行业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
常纪文:《能源法》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中国的能源及其可持续性问题非常严峻。2020年,我国要比2005年降低40%~4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届时将产生约120亿吨的二氧化碳,超过美欧日的排放量(约80亿吨),能源环境将会是一盘很难下的棋。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第一是一次能源结构要调整,从原来的以煤为主,转为增加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量;第二是要调动更多人来参与节能减排、能源供应;第三则是充分发挥清洁能源的作用,从原先的大型可再生能源向分布式、楼宇节能的方向行走。而这些都面临着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可能不仅是中国能源行业,对中国经济体制也是一个创新,过程是很长,但必须走。所以,《能源法》也是为我国调整能源结构奠定基础和确定方向的重要法律。
记者:您认为,《能源法》出台对我国未来的能源结构调整将起到哪些实际性的效果和作用?
常纪文:《能源法》出台后,可以对水电、煤炭、核电、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的比例结构和相关产业政策做出清晰的规定。如,2030年,我国的清洁能源比例可以达到20%。这样,可以促进能源结构调整。
预测能源结构是《能源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去年做过的一个预测表明:未来50年仍然是以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主要消费能源的50年,核电和水电所占的比重仍然不高,只是能源消费结构的补充。这一预测结果与壳牌公司的相关预测是相符的。
重视能源结构调整,意味着要加强对煤炭和石油的清洁化利用,有效控制和减少污染。我国的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目前已取得突破,如超低排放技术在火电厂的应用,使煤炭通过高效燃烧达到污染物和碳的超低排放,当然技术成本还比较高。《能源法》中有涉及能源技术开发的相关章节,鼓励能源技术创新和技术研发。但是,能源技术革新对传统的能源结构会产生很大冲击,比如,用煤制石油和天然气。北京的神雾集团提出如果用我国的煤炭来制造石油和天然气,完全可以不进口油和气。目前,相关技术已经实现,但要全面推广还将有争议。
倒逼能源企业提高能效
记者:“新常态”对能源发展提出了质量和效益的要求,这也是当初《能源法》起草工作启动时不曾遇到的问题。那么,我国能源发展应怎样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有效提升?
常纪文:质量包括能源行业安全生产质量和绿化环保质量;效益是指能源的经济和成本效益。所以,我国的能源发展既要服从环保、安全生产、可持续供应及发展的要求,又要进行经济效益和成本效益的考量。这也是制定《能源法》需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国际上提出中国的煤和石油消费过多,引起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此前,我国向联合国提交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倒逼能源企业提高能效、节能减排,而节能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通过煤炭总量控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7月初,国家出台了重点城市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方案。现在石油也开始进行总量控制。我认为,化石能源都应有消费总量控制,促使企业开展能源清洁和高效利用,这有利于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现在,由于城市的家庭以天然气代替了煤炭的使用,北京市的农村地区2013年起开展了“减煤换煤”行动,未来煤炭将更多用于火电厂和冶炼厂等工业生产领域。这有助于我国能源发展实现质量、效益的有效提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记者:“新常态”下,《能源法》将对我国石油石化行业提出哪些要求?
常纪文:在“新常态”下,我国不能仅就能源谈能源,还应对能源的发展做出环保和碳排放等要求和制约。因此,在保证能源供给、区域优化等要求之外,《能源法》还要对石油石化行业提出当前形势下节能减排的新要求。
在具体执行《能源法》的过程中,考虑到国际油价的涨跌,石油石化行业应做到既保持竞争力又要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和保证油品质量。今年的一部纪录片《穹顶之下》发布以后,引起了外界对石油石化行业的批评,行业面临的环保挑战也更加突出。所以,下一步石油石化行业应该在节能减排和提高油品质量等方面做一些工作,减少成本和优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