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发电装机增长与用电量下降的矛盾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上半年山西经济滑坡,GDP增幅仅为2.7%,位列全国倒数第二。而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山西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5.04%;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是2048小时,同比下降15.44%。
山西本就电力富余,在此关头,再密集上马低热值煤发电项目,难免会让人担心发电装机增长与用电量下降之间的矛盾。
山西省政协已经注意到这一情况。8月11日,它在官网公布了民建山西省委提交的《加快低热值煤发电产业发展应着力协调好的三大关系及五点建议》(简称《建议》),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建议》认为,协调好山西发电总装机量与低热值煤发电装机量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山西应多上马低热值煤发电机组,少上马常规火电机组,特别是当二者规划发生冲突时,应优先保证低热值煤发电项目的建设。同时,尽快制定新建低热值煤发电机组置换小火电发电机组管理办法。
《建议》提出,山西要坚持变输煤为输电,加强对外输电通道建设。据记者了解,山西现有对外送电能力1930万千瓦,核准在建和已获“路条”的外送电通道1450万千瓦。按照规划,山西“十三五”末发电总装机将超过1亿千瓦,外送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建议》表示,山西应出台直供高耗能产业链的低热值煤发电项目优惠政策,鼓励低热值煤发电电能就近利用。这样发电企业就有建设积极性,也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耗能企业提供了更为环保的能源。
《建议》还称,山西应向国家能源局申请增加低热值煤发电装机容量。因为已经核准的项目,对低热值煤的利用率仍不够高,只占增量的一半左右。“加快我省低热值煤发电产业发展步伐,是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坚定不移的电力产业发展战略。”或许《建议》中的这句话能够为未来山西建设低热值煤发电定下基调。